美文小说
精品美文小说推荐

小说《玄幻:一本天罡排兵列阵》全文免费阅读

第3章

此刻神宗见徐禧来奏,知道种谔是因为徐禧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如此,想到种谔一家戍守边关,战功屡立,于是下诏至延州,令徐禧带人往永乐筹备筑城,种谔留守延州。诏书传到之日,延州百官跪侯,种谔听说神宗皇帝让自己留守,已知是徐禧的主意,由是更加怨忿徐禧。

徐禧也不怕与种谔交恶,一得圣旨便即召集其余众将于沈府,共议筑永乐城之事。徐禧道:“城址既已选定,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把永乐城建起来,不知各位有何意见?”王湛道:“大人,依末将之见,筑城之事须得越快越好。我们筑城新址为西夏必争之地,倘若夏军得知了这一消息,恐怕会派人来扰,假若当真如此,那时我们城未建好,还要应付敌军,难免力不从心。”徐禧点头道:“王将军所言甚是,咱们要建永乐城,就要全力以赴,以最快的时间完成。”李舜举也道:“是啊,官家叫我们筑城,就是要在西北建一道可以抵御西夏的屏障,莫要屏障尚未建成,反倒招来了敌人。”众人皆称是。

徐禧道:“建城非易事,按我上奏官家之时的算计,就需要不少劳力,而西北之地素来荒芜,人迹稀少,建城所需的劳力问题就难以解决,如此我们又谈何以最快的时间建好永乐城呢?”吕整道:“大人关心不无道理,可是末将倒另有计较,或可解决此一问题。”徐禧喜道:“吕将军有何妙计?”吕整道:“我们既要建永乐城,又要把银州移至此处,则银州故城可不留人,须将银州百姓尽数迁到永乐来,这其中的男丁可为劳力。再者,永乐距离夏、宥二州亦不遥远,可征二州劳力一齐参与建城。还有,我西北军队现在加在一起,有徐大人您的两万五千禁军,景将军的四千禁军,此外另有厢军四万人,一共约七万,可以全部投入到建城中来,如此十几万军民一起,何愁不能早些建成永乐城?”

沈括道:“不错,我延州尚可在周边一带征调近八万役夫,二十万人建永乐城,二十日足矣。”徐禧听了,心下十分高兴,要知道这建一座城池,短则半年之久,长也有可能数年,二十日建成永乐城,古往今来亦属罕见。徐禧心道:“官家要发兵西夏,筹谋已久,先前伐夏虽有获胜,却远不及预期所想,如今只要永乐城一建好,我大宋军队便可直捣兴庆,圆了官家夙愿。用二十日就建好新城,官家他是怎么也想不到的,我猜他得知此事,定会龙颜大悦。”说道:“很好,那就请众位与本官一道,为朝廷效力了。”于是命人在延州一带征募劳力,又着人负责联络夏、宥二州,再派人去银州处理迁银州百姓的事宜。

数日后,徐禧得众人来报,说是可用于筑城的劳力已尽数备好,正由三州分别向永乐赶发。徐禧甚是兴奋,当即与李舜举、沈括率番汉十余将,凡八万兵役夫,荷粮者倍之,欣然赶往。又将所带兵力分由众将带领,命李浦将前军,本路将官吕整佐之;曲珍将中军,高永能佐之;王湛将后军,景思谊佐之;李稷主运饷,治版筑。这十数万军民,自延州出发,浩浩汤汤,齐发永乐,景象甚为壮观。

不一日到了永乐,徐禧等众与三州男丁会合。徐禧集众号令,将建城的重要性一一讲与百姓和军兵们听,激发了军民的斗志。于是令二十万军民环兵向外,就地筑城,并于此地搭起营帐,运筹其间。徐禧每日都会和李舜举、沈括众人亲去巡视工程,有时还深入工地加以指点,百姓官兵都说他待人和善,很是亲近。他白日忙碌,夜间还要挑灯夜战,规划如何建城。需知永乐城为徐禧选择之地不假,但是神宗皇帝也已同意,且此城关乎大宋国运,众人皆是万不敢忽视,徐禧主持筑城,更不敢半分懈怠。好在徐禧于此事尚通晓一二,加上他并不辞辛劳,因而将这筑城大小事宜悉数决断,诸多琐事也整理得井井有条。

话说徐禧共发兵民二十万,用十四天就筑好了“永乐城”。徐禧等大喜,漫步在城头,见十数日就建起的永乐城规模甚宏,想到此城不日就会成为防御西夏的屏障,那时只要在此便可阻拦西夏大军,心里当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徐禧道:“我们当初还道需要二十天才能把城建好,哪里又曾料到比预期足足少了六天,当真大大出乎所料。”李稷道:“这都是大人指挥得当,若没有大人这般精明能干的人物,莫说是二十天,就是两个月恐怕也筑不成这永乐城。”王湛也道:“不错,此城建起,徐大人的功劳甚巨,我等也是仰仗了徐大人之功啊。”徐禧听到有人奉承自己,心下高兴,说道:“咱们忠心为官家办事,可不能贪功啊,不过诸位大人、将军这些日子都辛苦得很,本官自然也会如实上奏给官家的。”众人心中也很高兴,知道徐禧一旦报给皇帝,自己非升官发财不可。

徐禧于是和众人返归这城中新设的官府,与众人商议以后的事宜。其实,永乐城与其他城寨一样,也设立了官府衙门,原是备银州迁来之用,只是此时新城刚刚建好,城中除了官兵,就是男丁劳力,官府尚为虚设。徐禧道:“如今永乐城已建好,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将银州百姓尽数迁到这里来了,不知各位大人、将军可有什么主意?”王湛道:“迁城之事涉及诸多,不仅仅是把百姓迁到了这里来就算妥当,百姓的钱财、劳作及居家之物等,也要一并迁来,否则非但无功于百姓,反而有所拖累,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保稳妥,末将建议此事缓行,由当地官府先行设法处置,一批一批慢慢迁来不迟。”

曲珍道:“可是永乐城为西北边防重镇,若城中无百姓居住,军队的粮饷供给和配置都是问题,可会大大的降低士兵的势气,于我大宋似乎不利。”高永能也道:“我也认为曲总管言之有理,新城之中若无百姓,咱们何必辛辛苦苦筑成此城?何况官家的圣旨中已明明白白地写着,同意徐大人迁银州至永乐,咱们必须谨遵圣旨行事。”李舜举道:“我也认为需把银州百姓尽数迁来,否则此城虽是新建,却是一片死寂之象,哪里又有生气可言?”徐禧道:“你们说的都对,可王将军的话也不无道理。”却不知如何才好,于是问沈括道:“沈大人,你可有什么办法?”沈括看看徐禧,想了想,道:“大人,不如这样,咱们现有军队七万人左右,可留一部分守在永乐城中,以防敌军来犯,其余的则都去帮银州百姓搬家。这样一来,当地百姓会感念朝廷和大人您的恩德,于搬家所带来的麻烦也自不会放在心上了。”

徐禧听了沈括的建议,笑道:“沈大人果然高见。”其余众人也都说这个主意甚妙。徐禧想了一想,又道:“按照沈大人的想法,本官倒是还有个办法更适合迁城。”众人齐问是何办法,徐禧答道:“咱们可将七万大军分成若干队,留少许守在城里,其余的分批次去帮助银州百姓搬家,每回来一队,就留在城中,一面休息,一面担负守城的职责,原来守城的则再赶去帮助其他人搬家至此。假若期间敌军胆敢来犯,咱们一来不会耽搁守城,二来也会有大军随后增援至此,岂非更妙无疑?”语气之中也可听出他心下甚是得意。

李稷道:“徐大人的办法果然比沈大人的更加高明,末将以为可以立即实施。”徐禧听有人附和,心下更加高兴,嘴上却道:“这个倒不着急,有劳诸位明日照此实施。”高永能却有些担心,生怕出了什么岔子,这时道:“大人,末将以为万事小心为上,咱们多留一点儿兵守在这里,终究不是坏事。”徐禧稍有不悦,道:“高老将军不必担心,本官一切都已琢磨妥当,保证万无一失。”不容高永能说话,又道:“本官这就去给官家写奏章,将永乐城建成的事禀明官家,相信官家定会论功行赏的。”急忙辞别众人,赶到书房去了。高永能摇了摇头,总是担心西夏大军届时来犯,己方大军又派遣外地,将会无力御敌,可是徐禧丝毫不听,只能自己携着宝剑,带领儿孙及部下巡逻于城头。

话说徐禧派人加急将奏章送到京城,神宗皇帝得知永乐城已然建成,龙心大悦,赐永乐城名“银川寨”。这日传旨的太监赶到了永乐城,把皇帝的批复送到了徐禧手中,并带来了神宗皇帝赏赐众人的三十坛御酒。徐禧手拿神宗御札,谓众将士道:“永乐城得官家赐名‘银川寨’,这是天大的喜事啊,须得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全城百姓,让三十万军民也好好庆贺一番。”其时银州迁城的任务也已接近了尾声,众人听徐禧如此来说,也都很是高兴。只听徐禧又道:“既然官家赏了咱们三十坛御酒,不如今晚就在这府衙中设宴,一醉方休如何?哈哈哈哈。”径自大笑起来。

众人当真是无比兴奋,须知当初自延州来此,无一人不是日夜都在为筑城之事操劳,如今大功告成,自然需要好好放松一下。果然这晚,银州的官员在府衙之中大摆筵席,请徐禧、李舜举、沈括、曲珍、李稷、高永能、景思宜、王湛、李浦、吕整等悉数至此,又把传旨的太监也叫来赏宴听歌,美酒佳肴,伊人在畔,除了李舜举和那传旨的太监外,哪一个不是如若神仙一般?且说皇帝亲赐的御酒,虽不能比寻常的酒强出数倍,终也珍贵无比,加之是天子犒赏,众人饮在口中的滋味更是大大不同。

徐禧自觉功大,心想皇帝赐酒全是仗自己的功劳,必须让全城百姓都知道自己得蒙官家赏赐,因而一再要求把御酒赏给百姓一些。其实就在众官于府衙歌舞升天之际,永乐全城早已是军民同庆,家里街头,张灯结彩,虽是深秋九月,但其热闹场面,亦堪比年节。想当初寻常百姓自从银州故城搬来,已是多亏徐禧命兵士相助,如今徐禧又把皇帝赏赐的御酒分赏下来,更是无人不说徐大人的好话。

众官酒过三巡,皆已微有醉意。徐禧这时起身走到高永能身边,说道:“高老将军,本官听说你在银州迁城这数日间辛苦了不少,来来,本官敬你一杯。”说完一饮而尽。原来,高永能率领儿孙部下巡视城头的事儿,李稷早就暗中告知了徐禧,并说高永能质疑徐禧的能力,事实上很是可恶。在西北众官之中,徐禧受命于神宗,故而官阶最高、权力最大,李稷早有心巴结,所以在永乐城刚建好之际就辇金、银、钞、帛充牣其中,欲夸示徐禧,以为城甫就而中已实。当然这一切他只是准备妥当,还未施行,就碰巧得知高永能的举动,于是跑去告诉徐禧。徐禧心下以为高永能信不过自己,这才在酒席之间以敬酒为名,说话来刺激高永能。

高永能已知其意,急欲解释,道:“徐大人,末将没有别的意思……”徐禧打断道:“本官知道,昔年种将军攻打绥州夏军,高老将军率兵六千为先锋,五战五捷;去年我大宋军队五路伐夏,米脂也是高老将军杀敌数千才得以收复,这些战功不只只是因为老将军勇猛,更是因为您行事谨慎小心的缘故。”高永能道:“徐大人明察秋毫、观人于微,末将佩服得五体投地。”徐禧笑道:“高老将军德高望重,本官也不过是实事求是罢了。却不知经此一事,老将军可还会质疑我的能力?”高永能吱吱唔唔道:“这,这……”竟说不出口来。其实行军打仗,凡事但求万无一失,一旦出错便会有无数的将士魂归沙场,而且还会至民族与国家于大大的不利局面,因而冒险的事儿那是极不可取的,只要自己不处劣势,越为稳妥越好。

徐禧听高永能之意,似乎仍然不信自己,说道:“哦,本官知道了,高老将军本是种将军的老部下对吧?你一定也是认为本官不适合主持西北军事吧?”高永能急道:“末将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永乐处两军必争之地,我军既筑城于此,万事还是小心为上最好,所以末将才带人守在城头,以防敌军来袭。”徐禧道:“我军前方早有斥候,假若敌军来犯,我们必然先一步得知,那时再作打算,为时未晚。亏高老将军行军打仗多年,难道你就以为站在城头望上一望,就能守住银川寨吗?”高永能叹了口气,道:“末将自然知道如此守城不可。”徐禧道:“既然老将军知道,以后便不要如此了,我是官家派来的,这里的一切听我安排就好,诸事有我负责。”高永能低头不语。

众人只道是徐禧和高永能都喝醉了酒,见谁都不再提及此事,也便抛诸脑后,继续喝酒听歌。这晚全城欢庆到了半夜,才渐渐安静下来。又一日天明,众官酒醒之后,送走了传旨太监一行数人,又纷纷来城中巡视。新城虽刚建不久,但是百姓们感念朝廷的扶持,人人皆怀喜色,绝无怨忿。徐禧心下高兴,道:“想不到银川寨的事儿这么快就了结了,此后一段时间只需要我们一面加固此城,一面扩充粮草装备,待到他日朝廷计议妥当、官家圣旨下达,便发兵西夏,活捉了梁太后姐弟和李秉常那个小儿,岂不美哉?哈哈哈哈。”仰天大笑起来。余人想到此节也无不大喜,跟着一齐大笑。

李舜举这时道:“徐大人,这里的诸位大人、将军都是有职司的大员,既然银川寨的事儿已经办妥,依我之见,咱们须得各归其位,莫要耽搁了各自的军政事务。”徐禧恍然大悟,道:“李公公提醒得是,自我五月中离京至此,至今已有将近四月,诸位都是一路陪同,不敢懈怠,我猜定是放下了手头的不少工作。眼下银川寨既已建成,所有事宜大多处理就绪,确该如李公公所言,各归其位了。”众人听了,心想自己离家日久,倒是当真有些想念亲人,均点了点头。沈括这时道:“可是大人,银川寨是我大宋边防重镇,不少军政大事亟需处理,本地的银州官员职位低微,不敢擅专,最好您能留几位官阶高一些的大将处理这些事情,并派大军守在此地,以防敌军突袭。”

徐禧微微点点头,道:“银川寨的军政大事,确实需要人处理,我看曲总管德才兼备,堪当此任,就留曲总管总银川寨事。”曲珍得到徐禧的信任和重用,自是欣喜,心想:“我在此城,定叫敌军不敢来犯,他日立功一二,绝不是问题。”欣然道:“末将定不辜负徐大人的厚望,全心全力处理银川寨的事务。”徐禧道:“曲总管只要尽心,本官自然放心。”又道:“我发现此城的栅樯尚未完工,有劳曲总管征调男丁,尽快修复。”曲珍应道:“末将领命。”徐禧手捻胡须,续道:“可是当派何人协助曲总管带兵守城呢?”四下看了一下银川寨及其周边的地势,道:“这样吧,景将军,你领兵八百,留守此城,剩下的大军分由其余诸位将军统属,回归驻地。”

众人一听徐禧要留八百兵守银川寨,满脸惊愕,无不大惊。王湛道:“大人,银川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以八百兵来守城似乎有所欠妥,不如加派重兵,以防万一。”吕整也道:“是啊,大人,我也认为王将军的话言之有理,八百兵守边陲重镇,古今罕见啊。”其余几人也各有说法,均不赞同。徐禧笑道:“诸位请看,银川寨有山屏蔽、有河阻拦,如此绝妙的城池,安用重兵驻守?八百兵足矣。”景思宜道:“大人,银川寨是我大宋西北方的屏障,虽据有天险,但是却随时面临西夏大军来犯的威胁,用区区八百兵来守,末将也无把握。倘若,倘若末将不能守住银川寨的话,自己死不足惜,我大宋西北的国门可就被打开了。”

徐禧点点头,自觉只用八百兵守城似乎真的有些不妥,正自沉思,高永能道:“大人,末将非常赞同景将军的看法,虽然银川寨易守难攻,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只用八百人守城,确实不合常理,还望大人三思而行。”徐禧听高永能说话,当即想到李稷暗中对自己说高永能如何如何,又隐隐约约想起昨晚跟高永能的对话,心下颇有不愿,心想:“你跟种谔是一伙儿的,也看不惯我的做法,处处与我作对,当真有些可恶。我堂堂学士,又是官家亲自派来的,哪里用得着你教训我要‘三思而行’?”说道:“银川寨乃天赐屏障,怎可动用重兵?如用重兵,虽然我大宋人多兵众,但也城池甚多,如此的话其他的城池岂不是无兵来守了吗?”

他位高权重,谁也不敢再去反驳,故而也不再劝诫,只是均想,若真是留了八百兵的话,当真危险之极。但是徐禧也知道自己不可冒险,于是谓高永能道:“高老将军,你既然也担心银川寨的安危,不如就和景将军一道留下守城吧,本官再留给你三千多兵马。”众人一听一共也不过四千人,又想到徐禧此来一共有七万大军,最终只留下四千人守城,连十分之一都不及,莫非他真的对固守银川寨成竹在胸?想到日前他利用官兵帮助银州百姓搬家的行为,反倒怀疑徐禧此次的做法似乎可行。

李舜举却是既不相信,也不怀疑,他更担心徐禧如何安排其余的六万六千兵马,因为只要把这些大军分配得当,就算敌军围攻银川寨,亦可快速支援,救城于水火,于是问徐禧怎生安置。徐禧道:“我的意思是将其余大军分为五部分,王将军、李将军和吕将军各带领一万五千人屯兵于横山地区,王将军部在银州故城,李将军部在夏州,吕将军部在宥州,三部大军共守三州之地,可以互相支援。”众人连连点头,均想:“这徐大人看似不懂行军打仗,这些想法倒是有理,一旦银川寨受敌,转瞬之间就会有四万五千人来援。”

徐禧复道:“至于剩下的两万一千兵马,一万三千人归沈大人所属,剩下的八千人,分中军、右虞侯军和右军,由我亲自统帅。官家先前已下了圣旨,命种谔留守延州,沈大人可先和我、李公公、李大人前去米脂,并在米脂暂时主理延州事,待我上奏官家将种谔外调之后,再回延州不迟。”这下全部安排妥当,众人听了,尽皆赞同。徐禧道:“大家虽是各归其位,但是勿要忘了自己也肩负守卫银川寨的重责,就算将来银川寨遭遇了西夏大军的突袭,众位也都能随时来支援。”

李舜举、沈括、曲珍、李稷、高永能、景思宜、王湛、李浦和吕整诸人这时都点头称赞徐禧考虑周到。徐禧听众人夸耀自己,甚是兴奋,道:“西夏被我们打败了数次,对我大宋早已是闻风丧胆,哪里又敢来犯呢?哈哈,本官先前就猜透了他们的心思,你们只管放心吧,好好在驻地养精蓄锐就是,只等官家圣旨一下,咱们便即发兵。”他虽然也作了部署,但是心下料定西夏大军必不敢侵犯,于是将一干事宜分由诸人,自己与李舜举、沈括和李稷带兵折去米脂驻守了。

米脂也是五路伐夏之时才收复的旧地,此刻徐禧等前来,算是正式有了大军防卫。话说徐禧一到米脂,便向神宗皇帝再上奏章,声称银川寨诸事皆已安排妥当,将西北此时的情况向神宗汇报了一番,至于何时向西夏再次用兵,还请神宗皇帝圣决。又说沈括是延州知州,但是延州之地现由种谔驻守,导致延州政事悉数不能立决,请神宗皇帝将种谔外调他处驻守,以便沈括能返归延州处理地方政事。他的奏章写好后,即令亲信往京城急送,心想:“我一切都已有安排,此刻西夏又不敢来犯,闲来无事,只有等官家的圣旨便了。”

如此闲了数日,徐禧上奏给神宗皇帝的奏章依然没有回信。他哪里知道,朝中主站和反战两派对于是否立即对西夏用兵颇有争执,神宗拿不定主意,暗中还埋怨徐禧,说这事儿他已全权交于徐禧处置,只要徐禧上奏称要对西夏用兵,朝中众臣纵是反对,也阻挡不了他的决定,如今反倒被反战派抓了把柄,硬说徐禧没有把握必胜,才求神宗许可,是以至今也没有确切的消息从朝中传来。这日徐禧忽然想:“说不定官家这次便会派人来传圣旨,叫我立即发兵西夏,我自创的这套阵法非得派上用场不可,须得好生演示一番,看看有无破绽。”遂把自己锁在书房之中,不许任何人来打扰,在书桌上摆放各种人偶,不时变换它们的位置,琢磨起自己的“八卦游龙阵法”来。徐禧天性好学,他的这套阵法确是结合兵法和五行术数所创,口中阵阵有词,念的都是阵法变化的法门,不知者听了,还会以为他念的是佛经亦或是咒语。

徐禧陶醉在阵法的演示之中,不知不觉已到了下午。忽听得书房房门响动,有人在喊:“徐大人,徐大人,有重要军情要议,还请快些开门!”语气甚是焦急,正是李舜举的声音。徐禧本来还有些生气,心想:“我不是早就说过了,任何人不许打扰我,怎么还来啊。”忽听李舜举“有重要军情要议”七字,心头一震:“莫非是官家的圣旨到了?”应了一声,急忙打开了房门,见李舜举已是气喘吁吁。徐禧问道:“李公公怎生如此着急,难道真是官家的圣旨来了?”李舜举摇摇头,道:“不是,不是,是银川寨出事了。”徐禧一听大惊,道:“那不可能,银川寨怎么能出事儿呢?”又问:“那沈大人何在?”李舜举道:“沈大人正在前厅招呼曲总管派来的使者。”徐禧听了这话,什么都不顾了,急忙冲出书房,奔前厅而去。

果然,前厅之中沈括正手捻胡须,看样子是有些焦虑,旁边站着的正是大将高永能的弟弟高永亨。徐禧直奔到高永亨身前,问道:“银川寨到底怎么了?”高永亨道:“我军前方斥候回报,西夏得知我大宋筑城于永乐,深知银川寨乃咽喉要地,又知我等于此筑城必对西夏有所图谋,于是集结兵马前来争夺,如今两千铁骑已经到了。”徐禧、沈括和李舜举三人一听,疑道:“两千铁骑?”高永亨道:“正是。”三人齐舒了口气,道:“原来只有两千铁骑,我还当是真出了什么事儿呢?”各自坐在了一边。原来,高永亨来报信之时只说“前方急报,银川寨出事儿了”,要求见徐禧徐大人,徐禧是西北军事的主管,沈括和李舜举碍于职务,不便细问,是以一听之下都很着急。

徐禧道:“区区两千铁骑又算得了什么?我数日前留给景将军的八百兵马便可一举灭之,何况高老将军手中还有三千多兵呢?曲总管怎会怕成这个模样。”高永亨道:“因为曲总管说,敌军的主将是咩讹埋。”徐禧笑道:“咩讹埋有什么可怕的,他来了便又如何?”沈括拉了徐禧的衣袖一下,侧耳过去,低声道:“徐大人,这咩讹埋乃是西夏大将,尤擅用兵,他麾下的铁骑更是锐不可当,不容小觑。”徐禧一惊,道:“就算他十分了得,以少敌多又焉有胜算?还不是我军大大处于优势?”沈括道:“大人有所不知,咩讹埋若只带两千兵马,必为先锋,其大军定然会随后跟来。曲总管想是也料到了此节,才会如此担忧。”高永亨道:“沈大人猜得不错,曲总管已经得报,西夏梁太后还遣了统军叶悖麻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来攻,主力部队就在后面。”李舜举和沈括一听,尽皆愕然。徐禧想了一想,却道:“那也不必担心,如敌寇多来,正是我等立功名取富贵的大好机会。”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高永亨道:“大人,末将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可是不讲的话,又于心不安。”顿了一顿,道:“银川寨是战略要地,可是驻兵太少,此乃一弊;城中缺少水源,此乃二弊。所以末将以为,倘若敌军大兵压境的话,恐难守住,不如撤出城中军民免了损失。”徐禧听他说话,心中早就在想:“你们高家兄弟都看不惯我的做法,非要处处与我作对不可吗?”听完高永亨的话,当即拍案而起,怒道:“高将军,我当日布兵,谁也没有再反对,就连令兄也说我考虑周到,你还说什么驻兵太少?至于水源,我也早派李大人在银川寨外建了水寨,开了十四眼井,并有重兵把守,足够城中军民饮用。此时敌军来犯,你口口声声说要弃守银川寨,是在扰乱军心吗?”高永亨原也出自好心,可是且先不论他的话是对是错,此时来说确有此嫌。

高永亨解释道:“大人,末将并无此意。”徐禧心道:“哼,你们兄弟都会那这句话来为自己开脱。”却不相信,说道:“你是什么意思,等我平了西夏的大军之后再说。”当即派人要将他押入牢房。李舜举求情道:“大人,我军正在用人之际,何况高将军在当初的无定河谷一战中战功卓越,我以为不可降责。”沈括也道:“是啊,大人,下官也认为高将军言之有理。银川寨水源都由城外供应,倘若敌军得知此情,必定会先攻夺我们的水寨,我们即便以重兵把守,终究难敌西夏的三十万大军。水寨一失,则城中必然缺水,于我大宋更是大大不利。不如先撤出银川寨,待我们召集西北诸路大军,再一齐攻打回来。”

徐禧心想:“官家派我来主持西北事,假如我刚刚建好了银川寨就拱手送给了西夏,还有何脸面再去见官家呢?”笑谓沈括道:“西北之事,尤其是银川寨的事,官家已经全权交给了我处置,悉数由我决定便是。沈大人是延州知州,有不少政事亟待处理,不如由你先留守米脂,以策万全。”沈括原是希望徐禧能采纳自己的建议,不想徐禧定要和西夏一战,唯有点头答允。至于李舜举,他听说西夏大军共有三十万,想到己方最多也就七万人,实在是不想去前线送死,但是见徐禧的样子,情知自己必然要跟着徐禧去了,于是再三谓沈括道:“沈大人,如果银川寨需要支援,请您务必带兵前去。”沈括知李舜举想要个保证,自然答应。徐禧这时看看高永亨,道:“高将军,既然李公公和沈大人都替你求情,而且我军又正处用人之际,本官便准你先戴罪立功,你也跟本官同行吧。”

高永亨谢道:“多谢大人。”欣然与徐禧、李舜举同往银川寨行去。这日晚间,徐禧所部八千人到了银川寨城下,曲珍、高永能、景思宜和王湛、李浦、吕整诸人纷纷出来迎接。原来王湛、李浦、吕整三部人马得曲珍急报,已带兵来援。徐禧喜道:“想不到三位将军这么快就已赶到,银川寨之危解矣。”众人想到西夏大军不日压境,徐禧竟然如此乐观,尽皆脸色如灰。徐禧却不知此情,只顾环视四下。曲珍道:“徐大人,你是我军统帅,宜当在米脂指挥大军,怎可亲到前线来呢?不如……”正要劝他折回后方,徐禧急道:“曲总管此言差矣,我既是朝廷派来的,就更应当代表官家与众位一道抵御外敌,如若是躲在后方的话,岂不让人耻笑吗?”

自当初徐禧夸下海口,说西夏大军万不敢来犯,至此时银川寨的情形,众人都有些不敢再相信徐禧的话了。众人心下都在想,徐禧是一介文官,于军政大事似乎不太精通,此时若留他在此,会不会耽误御敌的大计呢?徐禧见众人都不说话,道:“莫非众位是质疑本官的能力了?本官自创的一套阵法尚未使用,如不能用在西夏大军身上,不是很可惜吗?”顿了一顿,又道:“本官听说,当初官家选我来西北,也提到过我的这套阵法,想来也是有意叫我一试。”众人互视了一眼,也都没再说话,徐禧道:“既然大家都无异议,还不速跟我去府衙商议军情!”将带来的禁卫军交由部下安置,自己走在前头,先进了城去。余人见徐禧执意不走,只得跟进城来。

军情如火,自是半分也不容耽搁,是以众人一到府衙,便立即商议起如何防御敌军的事情。徐禧坐在主位,往下一瞧,见众人都不说话,心中很是不解:“这些将军都是久历沙场的大将,从来没有畏首畏尾的时候,怎么今日得知夏军要来,便都不说话了?”其实众人心中谁都明白,西夏此次发兵银川寨,全是因为宋军在西夏边境筑城,威胁到了西夏的利益不说,还阻挡了西夏大军向东南挺进的必经之路,因此西夏决定发兵攻夺。这一切正如当初种谔所说。众将官均想:“倘若当初听了种将军的建议,而把城建在了横山地区,说不定西夏也不会这么快就派大军来攻了。”

小说《玄幻:一本天罡排兵列阵》试读结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