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福宝后我全家都成了对照组免费阅读第九章 年轻的后娘
那个女娃娃听说被送到村长家的第二天晚上,就被邻村的一个妇人领走了,说是家里小子多缺闺女,想养。
听说这事的二叔母什么反应也没有,阿元甚至觉得她有些高兴。
奶奶也说这事好事,让二叔母别想了,兴许这次积了德,有机会生一个自己的闺女,又问二叔母她爹的身体怎么样。
二叔母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才说大体都好了,就是还有点咳嗽,那边一堆活,她娘一个人忙乎不过来,她想回去照顾几天。
老杨氏也没说什么,第二天给她拿了够五天吃的粮食,让她回去了。
阿元觉得最近大郎哥和二郎哥特别奇怪。
好像要和奶奶说点什么,但每次都是看了半天,然后什么也没说。
阿元:……
十岁和九岁的世界她依旧融入不进去!
而和她同岁的杏子则是时常忙着抱着水舀子,吨吨吨~的干一瓢,然后心满意足打个嗝,一抹嘴,烤会儿火,上几次茅房。
然后继续吨吨吨,忙叨的连和她关系更好些的堂姐兔子都没工夫理,更别提阿元了。
阿元:……哼!
同岁的世界她也依旧融入不进去!!
不过大概同岁的脑袋长得还是有相同之处的,阿元还是偷偷省了两次窝头拿给杏子吃了,两个人的关系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然而这种好,只会让阿元觉得心里空落落,肚子空落落,耳朵里满满登登都是李氏发现后的叫骂。
所以没好多久,阿元就再次远离了她。
至于饿得眼贼绿的堂姐兔子,阿元边都不敢沾,生怕被啃吧了。
堂哥堂弟们也依旧每天都很没精神。
日子还是平平常常的能过且过。
直到五天后,二叔母归来!
“你走!快走!往后缩什么缩!
你还指望老娘养着你!做的什么春秋大梦!没睡醒吧你!
走!和我找你婆母说理去!快走!”
一个年轻妇人尖声叫嚷着,薅着她的头发连拖带拽的把她扯进院子里,还推搡了两下,又一脚上去把她踹倒在地。
小杨氏头发散乱,脸上也青青紫紫的,被踹倒在地也没出声,只是紧紧的抱着怀里的东西,生怕怀里的东西嗑了碰了,“喔喔”的哄着,紧张的不行。
为了省木炭而一家人一起坐墙根底下晒太阳的老浮家人,和那个累的气喘吁吁正准备大声叫老浮家人出来,结果一抬头看见一排人的年轻妇人在对视的那一瞬间里都沉默了。
安静的氛围中,有一个声音格外的清晰——
“哼啊哎~”
阿元能清晰的听到,二叔母怀里那玩意儿,发出了耳熟的婴儿声音。
阿元不太聪明,但那一瞬间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大郎哥和二郎哥犹犹豫豫那么多天,到底想说些什么!
完犊子喽!
二叔母她,到底,把孩子,弄到手了!
阿元缩缩脖子,往后猫了猫。
“杨小草!!!你他娘脑子塞鸡毛了!”
老杨氏几乎是从小马扎上一跃而起,愤怒的发出好像哪里不太对,然而很形象的咆哮。
那个卡壳的年轻妇人一下子就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一拍大腿嚷嚷道:
“果然!您老也不知道啊~!”
老杨氏气的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看样子也不怎么喜欢这个年轻妇人,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儿的说:
“啥知道不知道的?”
那妇人挨了白眼也不生气,反而怒气一消笑吟吟的:
“这死丫头前几天回了家,硬和我扒瞎说是这娃娃是她生的,出生时候看起来太弱,您怕养不长,不让她和娘家说。
现下养好了,所以特意带回娘家给我们看看。”
老杨氏差点一个倒仰折过去,李氏和赵氏赶忙一人一边扶住了,老杨氏倒了口气,指着小杨氏道:
“你不是和老娘说你亲老子得了病,你回去帮着家里忙叨家务嘛!”
“呦!这死丫头两头扒瞎啊!
连亲老子都豁出去了,可真是个‘大、孝、女~’啊!
我说呢嘛,亲家一向是个知礼数的人,就算我是个给人当后娘的,她也好歹得叫我一声娘,这她生孩子亲家每次都是捎信来说的,哪有养了几个月都不说的道理。
何况这孩子白白胖胖,这也不像……”
那妇人拿眼风扫了扫老浮家饿得一个个瘦瘦弱弱没一点精气神儿的孩子们,好像把话说全了又好像没有。
“有话说话,少他娘阴阳怪气。”
老杨氏毫不客气的撅她。
那妇人大概是真有点儿怵老杨氏,表情正常了好多,只是没有放下昂起的头颅:
“这死丫头瞎话都编不圆乎。
我一打听就打听出来了,你们家把捡来的孩子送到了村长家,她又托了嫁到你们邻村的表姐把孩子要了过来,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这事一打听明白,我就猜到了,亲家家里肯定是不同意这孩子留在家的。
我让她把孩子送回她不肯送,要她回这儿她也不肯回,还求我把孩子留下,说是她肯定会送银钱养着孩子。
我问她要钱,她又一文也拿不出。”
妇人叹了一口气,继续道:
“亲家,不是我这当后娘的心狠,就是亲娘也不能管她一辈子啊,没有兄弟姐妹的也就算了。
可她还有个四五岁的小兄弟,等着我铜板银子一把把喂进去,好养活长大呢。
她这既然是嫁到你们家,就是你们家的人了。
就是死了,也是进你们老浮家的坟。
亲家这做婆婆的还是好好管管她,别让儿媳妇有点什么事都回娘家折腾去。
这知道的是这死丫头没长脑子,这不知道还不得说老浮家连媳妇都管不好,还要儿媳妇的娘家来帮着解决。
何况,这也不是逢年过节的,还是少来往的好。”
扔下最后一句,那妇人也不等着老杨氏回话,狠狠的瞪了小杨氏一眼就走了。
小杨氏瑟缩着坐在地上,无助的抱着怀里的孩子。
老杨氏被气的直打哆嗦:
“回屋,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