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大夫重生记》第4章 你太神了
回到医务室,一个病人都没有,陈腊梅在那儿捧着本书在看,看到赵国锐回来,赶忙把医疗记录本拿来了。
赵国锐换上白大褂,看了看记录,一上午就开了几瓶感冒药和治疗拉肚子的药。赵国锐也是默默摇头,这么大的一个厂,上万名职工。医务室就不该这么清闲。厂里的医务室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社区医院,需要具备一定的诊疗功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只是这胡大夫虽然年纪大,但医术实在是不怎么高名,还总喜欢摆架子,时间一久,工人们就都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也就不愿意来厂医务室看病了。说句不开玩笑的话,在这里,打个针就已经算是了不得的病了。
轧钢厂毕竟是大型生产企业,人多、设备多,而且设备具有一定危险性。容易出现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虽然厂领导强调了很多次,要规范化操作,但还是架不住意外的发生。最让厂领导头疼的就是,医务室完全没有处理工人意外受伤的能力。
胡大夫在的这些年,医务室基本上就是个摆设。这一点,厂领导心里非常清楚,毕竟胡大夫的关系在第三人民医院,医务室只是一个挂靠单位,你根本就指挥不动他。而且胡大夫的医术也有限,看看感冒闹肚子还行,稍微严重一点的情况他也处理不了。所以很多时候,厂领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要出现意外事故,只能立马安排车辆往医院送。
赵国锐从一进轧钢厂医务室,就敏锐的发现了这些问题,毕竟,他前身是三甲医院的外科一把刀,对接急诊工作经验相当丰富。于是果断的要求张院长为轧钢厂医务室增加器材配备,有吴老爷子的关注,医务室现在已经有了部分的应急器材。比如说氧气瓶,比如说诊疗病床和手术器械。不要小看些在现代看来毫不起眼的设备,在那个年代,是有很大几率能救命的。另外,赵国锐还要到了一套针灸火罐的中医器械。
所以说,为啥赵国锐的工作关系刚刚转来轧钢厂就立马能分房,这是有道理的。在厂领导看来,赵国锐科班出身,医学院的高材生,专业没的说,厂领导担心的无非是怕他经验不足。但是他年轻,有冲劲,有想法,且真真正正的在为厂医务室谋划。假以时日,必定能很好的为轧钢厂服务。这样的人不培养就是严重的浪费,这个年代能当上厂领导的,可没有傻子。
下午实在是闲得无聊,赵国锐带着陈腊梅一起整理药房,将各种常规针剂、药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存放。陈腊梅觉得,自从赵国锐来了以后,自己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就一个发药工作,他都能根据种类直接告诉你从哪个抽屉拿出来。她在适应了几天后发现,这样做真的很方便,省时省力。不像以前胡大夫在的时候,所有的药都堆在柜子里,需要的时候找起来很费劲。并且盘点的时候,经常出现某些药品遗失的情况。陈腊梅心里清楚,所谓遗失的药品,很有可能就是胡大夫拿走了,有些药在鸽子市里很抢手,尤其是止疼片。
就在二人整理的时候,医务室的大门被推开了,随之而来的是杨厂长焦急的声音“小赵大夫,出事了,快来!”
赵国锐和陈腊梅听到杨厂长的声音,对视了一眼,意识到肯定是出事故了。杨厂长亲自过来,事儿肯定不小。两人立马从药房里出来。
“杨厂长,发生什么事儿了?”赵国锐问道。“小赵,锻工车间的一名工人出现了意外,抛光机的齿轮崩出来,打在了工人肚子上,扎进去了,伤处大量出血,现在人正在送过来的路上,你能不能处理?我已经叫了车,很快就能过来,如果你处理不了,那么你就护送伤者去医院。”
赵国锐很清楚,杨厂长描述的这种情况,已经属于腹腔破裂的急诊范畴了。需要及时止血,尽快把异物取出来,并及时清理创口、缝合,包扎,注射破伤风避免感染。其工作强度不亚于一台小型手术。赵国锐估算着,就算用车送去医院,也需要接近20分钟的的时间。救援时间明显不够。
赵国锐摇了摇头,杨厂长看到他摇头,顿时觉得失望透顶。心想自己就不该把人先送来医务室,而是应该直接去医院。杨厂长一脸铁青的转身打算出门去催促一下车辆,就听赵国锐在身后郑重的说道:“杨厂长,现在派车送过去,时间怕是来不及了。让我试试吧,你放心,我一定尽全力抢救工友的生命。”
听到赵国锐斩钉截铁的语气,杨厂长心里瞬间升起了希望。现在,只能选择相信他。因为赵国锐没有选择逃避。赵国锐的这番话,让杨厂长心里对他的好感上升了一个级别。
就在这时,四个工人抬着一块门板来到了医务室门口,门板上蜷缩着一个人,双眼紧闭,浑身颤抖,后面跟着十几个工人,看样子,应该是一个车间的,人人脸上布满了焦虑。
赵国锐急忙开始指挥工人们把伤者送进来,然后几个人一起合力将人抬到诊疗床上,打开了诊疗大灯。然后让大家退后,戴上帽子和口罩后,赵国锐让陈腊梅拿来酒精棉,就开始进行手部酒精消毒。
伤者的意识已经丧失,伤者的衣服已经被鲜血浸透。现在已经非常急迫,赵国锐判断,如果在10分钟内再不止血,患者随时有可能死亡。立即安排陈腊梅将银针取来进行消毒,在场所有的人都傻了,这位难道是打算给伤者扎针吗?闻所未闻啊。杨厂长下意识的问道:“小赵,你这是要干什么?”
赵国锐已经将伤者的衣服剥开,露出了胸腹部,一枚破损的锋利齿轮正好卡在腹部中央,离肚脐也就三公分左右,伤口正在渗血。听到杨厂长询问,赵国锐头也没回,边下针边回答:“止血、麻醉!”,随着6根银针扎入穴位,伤口的渗血情况得到了好转。“手术刀、镊子、碘酒、针线准备好!”听到赵国锐的吩咐,陈腊梅立刻就将所需器具准备好,并做好了消毒工作,端了过来。
陈腊梅近距离观察这台清创手术时,心里是非常激动的,小赵大夫别看年轻,居然敢在这种条件下做手术,真是太厉害了。消毒、取出异物、清理创口、缝合、包扎、取针一气呵成,陈腊梅摸了下伤者的脉搏,轻声说:“赵医生,你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