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469年》第5章 中郎将计救钳虎城 七皇子破识假粮道
天武484年春,漫长的冬季刚过,一片肃杀之景的钳虎城慢慢复苏起来。
距离当年平虏将军陈进兵败黑水河,部队被迫退守钳虎城已有十余年的光景。
说来可笑的是,当年秦汉的大哥秦尚和三哥秦川约定沿淮河划地而治时可谓寸土必争,两方的智囊团为了哪怕一个镇县也是绞尽脑汁,互不相让,可谈到这位于淮河上游的钳虎城时,双方却犹豫了。
冯氏家族拥兵自立后,钳虎城俨然成了两帝国的西北门户。这里常年驻扎着五万以上的守军,所需的粮草,器械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还随时要防备冯氏家族的“光佑帝国”。因此不管是南天武还是北天武都不愿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但钳虎城毕竟是一座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坚城,若放手交给对方,也是谁都不放心。
双方来回的掣肘推脱,却是苦了钳虎城的守军们。天武471年,钳虎城发生兵变,神机营副统领杜迁率领两千神机营士兵夜开城门,时任光佑帝国青海城守将的赵守业率兵冲杀入城中,钳虎城守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一时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光佑帝国的上将赵守业是位征战多年的老将,却也是个多疑寡断之人,对于这“天赐良机”总是半信半疑,因此未敢倾城而出直捣黄龙,这也给了天武帝国帝国亡羊补牢的机会。
天武471年,北天武河东郡守将刘统未经请示,调动一万五千步军星夜驰援钳虎城,并亲率七千铁骑奇袭光佑帝国的青海城。
青海城守将赵守业,见黑压压的铁骑兵临城下,心中更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这分明是想诈降袭城。
天武471年,河东郡刘统的围魏救赵解钳虎城之围。这次的兵变让两位后知后觉的“君主”惊出一身冷汗。双方颇为默契的各派出了一名上将入驻此城,自此钳虎城进入了一城两治的古怪时期。
两位新统领入城第一件事就是将钳虎城原统帅唐虎,及监军校尉沈柯解甲降职,发北天武京都问责。河东郡“武卫中郎将”刘统未得上命私自调兵,但感其事出有因,且挫敌于青海城下,扬天武国威,功过相抵,擢升四品扬威将军。
至于神机营存活的千余“叛军”,什长以上军官皆当场问斩,其余士卒调往河东郡散配各部。
此消息一经传出,最为难过的竟是青海城城守冯顿,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究竟错过了一个多好的机会,不过更让他担心的却是此次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错失钳虎城之后,朝中那些觊觎此位置依旧的同僚们怕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果然,几日后,光佑帝国以“贻误战机”为由将冯顿调回天水城中枢,并派著名的“鹰派”少将冯林接手青海城防。
而天武帝国这边,叛乱主谋杜迁本应经会审后,再行处置,可其人却刚烈至极未等提审便在狱中割腕自尽。等两位统领到达钳虎城,狱中只剩杜迁用鲜血涂就的一首诗:
“君不闻钳虎城东二百州,田陌如野粒无收
将士军前问生死,君王朝中弄权谋。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天武484年,一场春雨刚过,青海城西南数百里外的一条粮道上,数十辆粮车正不紧不慢的向东而去。
距粮道不远的一片密林中,一队人影正衔袂而行。走在队伍前列的一个壮硕汉子,抬臂示意队伍停下。这汉子匍身上了一处陡坡,向那粮队望去。
“大人,咱们跟着粮队已经跟了三天了,一路上也未见有暗哨保护,再有百余里可就进青海城地界了,咱们差不多就动手吧。”一个青甲小校走到壮汉身边建议到。
“这正是我迟迟不愿动手的原因,此次光佑帝国兵出青海城,跟咱们打了这么久的拉锯战,前方军需早已告急,可这些粮队行军却如此缓慢,你不觉得奇怪吗?”
青甲小校讪笑一声:“春雨落了两天了,这山间泥泞湿滑,粮队如此才走不快吧。”
壮汉闻言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他回头对身后的兵卒说到:“各伍长带队向前,紧跟粮队,你们几个跟我去后面再查看一下,若无异常,便准备动手。”壮汉吩咐完,抬头看了看密林外影绰可见天空渐渐放晴,解开面上的布巾,露出一张与身材极不相称的清秀面孔—-正是我们的“七皇子”—-秦汉。
秦汉领着几个亲兵悄然下到粮道之上,他看着车队留下的杂乱车辙,沉思一阵,抬脚跺了跺脚下的湿滑的黄土。几个亲兵看得奇怪,其中那青甲小校忍不住又问道:“大人,有哪里不对吗?”
秦汉没有抬头,脸上却是浮现出一丝轻笑:“罗小三,你小子有多重啊。”
青甲小校一愣:“啊?大人您问这个干嘛,我罗小三虽然看着胖,但是也就一百九十八斤。”众人闻言忍俊不禁,“有什么好笑的,就是不到二百斤嘛。”这罗小三赶紧又申辩到。
秦汉也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脚底下的车辙:“天佑用的粮车与我们的车距一致都是七尺,车上虽然蒙着雨布,单从外形上来看每车基本都是装满的,少说每车就有三十袋粮,而每袋粮草至少是一百斤。但你看这车辙。”
众人闻言向地上看去。
“对啊,这车辙深度怎么看也不会有三四千斤的样子,难道说这粮队根本就是个障眼法?可我们得到的情报不该有假啊。”
秦汉没有让罗小三说下去:“情报真假不是我们该问的,拿地图过来。”身后一名亲兵闻言呈上地图,秦汉看了许久,手一指地图某处:
“如果近日真有粮车派出,走的应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