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國之寒門我做主
主角:韓裕
作者:泡麵小剛子
最新章節:第75章 吾得文正大事可成
簡介:東漢末年,寒門平民,想要翻身,難如登天。韓裕用智謀,殺出一條寒門崛起之路。提前佈局,改變宛城之戰走向,成為曹操謀臣。內平天下,外驅異族。司馬懿:我謀劃多年,可惜遇到了韓裕,難道是天賜此人亡我等世家?劉備: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按住韓裕,讓他不要走。孫權:可惡的韓裕,連偏安一隅都不肯給我。曹操:天賜韓裕於孤,乃是曹氏之幸。位極人臣的韓裕俯視天下,世家壟斷,至孤而終,從此世界再無門閥。(非腦洞,無金手指)
《三國之寒門我做主》第1章 宛城是盤棋
公元197年。
曹操西征宛城,兵鋒所向,實力差距過大,張繡望風而降。
不戰而屈人之兵,讓曹操頓生驕傲之心,不但沒有立馬收繳張繡之兵,反倒打算任命張繡率領西涼軍繼續鎮守宛城對抗劉表。
張繡感恩戴德,對曹軍供給比過往更甚。
十幾日下來,曹軍各部逐漸軍心渙散。
宛城內。
西涼軍營地一間帳篷內。
“謀劃這麼久,終於等到今夜了。”
韓裕看著眼前那張宛城地圖,輕聲道。
兩年,他來到這個時代已經整整兩年的時間。
兩年前,他是一位歷史系的研究生,結果在一座古墓採集文物碎片時,忽然暈了過去,再醒來,一切就全部變了。
他來到了漢末,來到了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本以為靠著自己的歷史儲備,在這個時代自當可以大展拳腳。
但現實讓他備受打擊。
作為無祖籍、無父母、無宗族的三無人員,在這個世家橫行,遍地歐皇的時代,根本沒有他的容身之地。
為求名聲,他前往潁川學院,可惜沒有人引薦,學院的老師和學生根本看不起他,悲憤交加之下,韓裕只能選擇離開。
臨別之時,一向和韓裕不對眼的陳群還當著所有師生的麵點評韓裕是‘胸無點墨,眼高手低’。
看著那些世家子弟的嘴臉,韓裕心中暗暗發誓,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將世家這個束縛在華夏一族身上的惡瘤徹底剜掉。
離開學院之後,韓裕打算先擇一明主棲身。
縱觀天下格局,首先被韓裕排除的是世家盤踞的河北和江東。
中原世家雖然強大,但好歹他還能在夾縫中生存。
而江東和河北那可是世家林立之地,從東漢開啟,一直到隋唐之際,數百年割據,甚至有了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之說。
李世民多麼厲害的人物,終其一生也未能打破被關隴門閥和五姓七望左右的局面。
即使這個時代的世家還沒能發展到那個地步,但就憑自己這小胳膊小腿還真奈何不了他們。
思來想去,韓裕打算先去素有賢名的徐州劉備那裡碰碰運氣。
可惜他沒想到陳群對自己的評語已經傳遍了整個徐州,劉備縱然擺出一副愛才的模樣,但心中已然對陳群的話半信半疑的他,自然不可能對韓裕加以重用。
韓裕待在閒職上自知耗費時光,幹算留下一封書信,飄然離去。
最後韓裕只能將希望押在曹操身上。
可惜朱門緊閉,他遙望不及。
其實他自己也很清楚,在這個時代,若無才名,就得要名士推薦,若沒有名士推薦,就要有好的出身,若都沒有,那可就真的是寸步難行。
他雖然也是穿越者,但很可惜,他既沒有金手指,也沒有喝個茶就能碰見曹操的運氣。
在許昌逗留數日,這才無奈離開。
連續碰壁的他,反倒對一切釋懷許多。
本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路西行,讓他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有了清醒的認識。
書本渲染遠不如現實,此刻他才見識到,什麼叫做人命太賤,在饑荒最為嚴重的地方,一個活生生的人,甚至還比不上一個饅頭值錢。
途經之地,皆是一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慘場景。
而造成這一切的就是盤踞天下的世家。
最後他來到了宛城。
正巧,張濟叔侄招募文書。
靠著過硬本領,韓裕輕鬆領了這個差事。
張濟死後,張繡統領宛城軍務。
這一待就是將近兩年。
這兩年間與張繡接觸,韓裕明白了一個道理。
在很多時候筆桿子遠勝槍桿子,縱觀歷史,多少英雄豪傑最終都是死在筆桿子上。
那些可惡的世家儒生,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可以把白的說成黑,把黑的說成白。
世家眾人只因董卓之過便遷就於同是西涼軍出身的張繡,一番渲染,張繡就成了一個吃人不眨眼的惡魔。
但實際上張繡為人溫和,與下屬同甘共苦,對百姓也秋毫無犯,堪稱西涼軍中的異類。
但這是亂世,跟著好人不見得就是好事。
劉備在新野廣施仁義,但曹軍南下的時候,他攜民渡江,以百姓為盾,二十萬百姓死傷無數,最終能活到夏口的只剩兩三成。
沒人看見屍橫遍野,所有人只對劉備不捨百姓歌功頌德。
想到宛城之戰後張繡的結局,韓裕深知此刻絕不能躺平。
從那時起,他開始謀劃。
他要利用曹操兵敗宛城這一良機,既要救下曹操,也要改變張繡最終的悲慘結局。
自古為臣子者,功勞卓著,莫過於救主。
以曹操的性格,他必然不會虧待自己。
如此,他就能在曹營站住腳跟,想辦法拉攏更多的寒門士子和世家對抗。
如今城門大開,西涼軍和曹軍混雜一起,看似一片祥和,但在這夜幕下,祥和很快就會被打破。
他不是沒想過提前提醒曹操。
一來他沒有證據,曹操也未必會相信,弄不好還會認為自己是挑撥他和張繡的關係。二來,提前告知,他就少了一份功勞。
索性他便裝作不知,靜等大戰開啟。
韓裕收回思緒,一個青年手持長刀快步走了進來。
“大哥,我回來了。”
韓裕看著眼前的青年,眉眼間閃過一絲祥和。
這兩年間,自己乾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遇到了魏延。
為了將魏延收為羽翼,韓裕主動和他拜了把子。
雖然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事有些荒唐。
畢竟,一個是剛剛投軍的小兵,另一個是將軍文書,兩者身份懸殊。
但很快,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少。
如今的魏延雖然只有十七歲,但武力卻極為不俗,在整個西涼軍中恐怕也只有張繡能與他較量。
對於魏延,張繡極為喜愛,多次想要重用他。
但魏延對於有提攜之恩的大哥韓裕不離不棄,寧肯當一個百夫長跟在大哥身邊也不願離開。
韓裕為此極為感動。
就衝魏延能知恩圖報,就讓韓裕在內心深處把諸葛亮罵了一百遍。
如此忠義,何有反骨?
“打聽到典韋的下落了嗎?”
面罩下的魏延只露出兩隻眼睛,“胡車兒狡詐,為掩人耳目,他是在私宅宴請,好在宛城就這麼大,難有不透風的牆。我留下兩人暗中監視,這才回來告知兄長。”
韓裕望著眼前的魏延,眼神中閃過一絲無比的堅毅,許久才問道:“此事非同小可,文長,你考慮清楚了嗎?”
魏延笑著摸了摸後腦勺,“事到如今,難道大哥還信不過小弟的嗎?我魏延能有今天,全賴大哥提攜,既然大哥認為這件事是對的,那魏延就認為他是對的。縱然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
韓裕重重拍了拍魏延的肩膀,“好兄弟!帶著弟兄們,隨我前去救典韋。”
魏延聞言連忙攔住韓裕,“大哥,戰場廝殺刀劍無眼,還是小弟去吧!”
韓裕搖搖頭,“兄弟好心,大哥心領。但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若不能親臨前線隨機應變,一旦有失,則壞了大事。”說著,韓裕停頓了一下,“今夜之戰事關你我兄弟的未來,也事關數萬西涼兄弟生死,我若不去,實在難安。”
魏延還是有些擔心,想要勸說,韓裕打斷了他的話。
“難道你還不相信大哥?槍術騎術我不擅長,但箭術我自認還算不錯。況且,我們是去救人,不是去殺人,有你在我身邊,想來並無大事。”
魏延見狀,也不再多說。心中暗暗發誓,定要護大哥周全。
片刻後,韓裕帶著信得過的百名騎兵,在魏延的護衛下,離開軍營,朝著夜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