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看天下》第3章 远看泰山黑乎乎
泰山很大,风景很壮丽,气势很恢宏。但我没有爬上去过,也没有到山脚过,甚至连在远远的地方看上一眼都没有过。那我为什么还敢写泰山呢?因为泰山很大!
泰山很大,我不一定要到过泰山,才能写它。我想,泰山这么大,光凭山上那些碎石就够我写上很久了吧。更何况到过泰山的那些人。
说到泰山,那就不得不首先想到一个词——“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 在泰山上筑土为坛, 报天之功, 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报地之德, 称禅。
司马迁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意思就是,自古以来受天命为帝王的人,就没有不封禅的。没有吉兆、瑞应就忙着行封禅礼的人多的是,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已经有了吉兆、瑞应反而不去泰山封禅的人。
有些人虽然受天命当了帝王但是没啥治国的功绩,有些人是想封禅了,但是道德又跟不上,封不了禅。有的人是有道德了,然而又没时间行封禅礼,所以古代能够封禅的帝王其实不多。
泰山为五岳之首,有岱宗之称,又因为其特殊的意义,被当作与天最近的地点,所以古代的帝王,有丰功伟业者,都想登上泰山进行封禅。
而说到封禅,又不得不想起“秦皇”、“汉武”这两个人,他们二人都被称为千古一帝,若论丰功伟绩,自不必说,那么他们必然也登上过泰山进行了封禅。
但是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封禅的过程都不顺利。
先说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派王贲从燕南下攻齐,灭掉了齐国后,正式统一了六国,秦朝也因此成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①。
此时的秦王嬴政可谓一派风光无限啊,他认为自己统一六国后,功绩之大已然古来不曾有,普天之下莫有与其比肩者,所以骄傲的秦始皇迫切想拥有一个超越千古的尊号。
于是,秦王嬴政命令丞相、御史要彰显他统一天下的功绩,考虑给他改名号,议定一个让他流传千古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说:“从前,五帝的疆土纵横千里,在这以外侯服、夷服的诸侯,有的称臣进贡,有的不臣服,天子不能加以控制。如今,陛下大兴正义之师,诛杀暴乱的贼子,平定了天下,国内设置郡县,法令政令由此统一,这是从上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功业,连五帝也比不上您。我等谨慎地与博士们商讨说:‘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为尊贵。’我等冒死呈上尊号,大王应称为‘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为‘朕’。”
秦王嬴政说:“去掉‘泰’字,保留‘皇’字,采用上古‘帝’的名号,称为皇帝。其他就按照你们的建议去办吧。”②
从此,就有了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有了如此大的功绩,自然该好好炫耀一番了,那么又该如何炫耀呢?很简单,到处跑,咳咳,既然是皇家,那还是得讲究点的,应该说是巡游。
好了,名号有了,炫耀的方法也有了,那就出发吧。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开始巡游,他首先巡视了陇西、北地等地,越过了鸡头山,经过了回中。
然后下令在渭水南岸那边修建一个信宫。修建完了以后,他又把信宫的名字改成了极庙,象征着北极星。
之后呢,他又下令从极庙开始,修建道路,直通郦山,建造甘泉宫前殿,并且同时修筑甬道,连接咸阳。
在这一年,天下有爵位的人都提升一级,而后秦始皇又下令修治皇帝巡游天下的大道。③
这是秦始皇嬴政的第一次巡游,还没向东走,也没走到泰山,所以封禅还要等一会儿。
到了公元前219年,一伙人终于开始往东边走了,封禅仪式准备开始。
他先是巡视了东方各郡县的情况,登上邹地的峄山时,树起石碑歌颂伟业。
然后召集了鲁地的七十多个儒生到了泰山下面,一同商议,说要刻石来歌颂秦朝的功德,并且还一同讨论了封禅和祭祀名山大川的事情。
诸儒生七嘴八舌商议了一通,说古代的封禅都要用蒲车(用蒲草包裹着轮子的车),避免伤到草木山石,又说祭祀的时候要用草席,扫地而祭什么的一大堆,意见不一。秦始皇觉得难以实行,就骂了他们一顿,然后赶走了他们④。
不久,秦始皇登上泰山,立起石碑,筑坛立祠,祭祀天神,封的仪式就算完成了。
但是,他下山的时候,却突然风雨大至,秦始皇吓得脸色发白(原来,秦始皇这样的大人物,居然还有害怕的时候),连忙找到了一棵松树,在树下一边休息一边喘气,这棵树由于护帝有功,因此被封为五大夫⑤。
过后,风雨停了,终于可以下山了,到山下以后,他又在梁父山那里进行了对于地神的祭祀,还刻写了碑文,禅的仪式也算完成了。
就这样,经历了大风大雨,万分艰辛,封禅终于结束了,我猜,此时的秦始皇应该还心有余悸的想着:我堂堂秦始皇,想弄个小封禅怎么了,老天还要给我整这出。
真实的嬴政有没有这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封禅的过程的确很曲折,也怪不得他要“坑儒”⑥,原来儒生真的很“耽误事”,假如当时他们议论的时间短一些,或许就遇不上这些事了。
再说到汉武帝。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统治下的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鼎盛),北击匈奴,大势彻底朝汉倾斜。
这时,坐在龙椅上的汉武帝开始觉得无聊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如果古代有流行歌,我想他一定会高歌一曲: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但是没有,所以总得想点消遣的乐子,想来想去,这么宏大的丰功伟绩,没处炫耀,只好去封禅了。
目的敲定了,那就开始行动。同年四月,汉武帝召集群臣一同计划。
隆重的封禅,肯定是要有隆重的仪式的,但如太史公言:“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几百上千年,啥记载都没了,根本不知道封禅仪式该怎么整,那咋办呢?于是一群大臣又是七嘴八舌乱说一通,结果,还是没有结果。
那汉武帝就不乐意了:我好不容易封个禅,咋能没有仪式呢?肯定不行。
于是他就自己规定了祭祀东皇太一的仪式,先是去了梁父山,祭了地神,然后让侍中的儒者戴上皮弁(用白鹿皮做成的冠),把用竹木做成的长板子插到腰带上(搢绅),然后射牛等等。搞完了以后呢,就写在玉牒上。这样,下面的是就算完成,接着该上泰山了。
上泰山前,本来是要一大批人跟着的,但是汉武帝说啥也不肯,点名只要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一个人跟着。
那不让跟,就只能这样了呗,于是泰山之旅就只有汉武帝两人。他们俩在山上具体做了什么事,大家都不知道,第二天,他们又去了泰山脚下的肃然山上禅,然后就回去了。⑦
如此奇怪,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汉武帝怕出丑的一面。为啥不让人跟呢?具体没人知道,但我们可以大胆猜猜,他是不是怕自己规定的那一套不灵验,又或者是什么?
终究,封禅结束了,过程仍然不算顺利。至于霍嬗,据说还没撑到过年就去世了,原因没人知道,这也是历史疑点之一,但我们不深究。
作为帝王封禅的山,泰山果真很高很大,大到强如秦始皇都感到心悸,大到强如汉武帝都变得语无伦次。
我想,千百年来,如此大的一座山,会不会是我们人类永远无法踏过去或者无法铲除的一座山呢?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泰山很大,大到站在鲁地,随便抬头,都能看到。
但我想说:“泰山岩岩,天下所詹”。
好吧,泰山果然很大,是一座压在人们肩上的大山,大到我们好似永远没办法跨过去。
这时候,弱小的我们只能向上天祈求了,祈求能降下一个神人,带着宝剑,一剑、两剑、三剑,把泰山分尸。届时,我们不用再像祖辈一样,被压的喘不过气,被压得直不起身。
但祈求的方向很显然是错的,泰山是天的儿子,是天的使者,泰山代表了天,天又怎么样会派下人来战胜自己的代言人呢?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没办法了吗?当然不是,办法还有。
只是我们不能再向天祈求,我们把头低下来,看看身边,看看眼前,你看,这样的神人不就在周围吗?这样的神人不就在前面吗……?
……
注:
①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二十七年(公元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史记·秦始皇本纪》
④二十八年壬午,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用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资治通鉴·卷七》
⑤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史记·秦始皇本纪》
⑥始皇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及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秦始皇本纪》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儒林列传》
(ps,术士跟方士不一样,方士是炼丹的,术士也称述士,就是儒生,不要被网上某些营销号误了)
⑦(公元前110年)夏,四月,还,至奉高,礼祠地主于梁父。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其封禅祠,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颂功德。诏曰:“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坛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皆贷除之,无出今年算。赐天下民爵一级。”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资治通鉴·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