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第9章 买奴隶
刘日新听到朱元璋的话,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近日国朝太子薨,想必陛下是想问草民有关太子接班人的事情。”
朱元璋眼前一亮:“不错,不愧是你啊,刘日新,那你说说,咱这太孙应该定给谁呢?”
刘日新听到朱元璋的话,立马跪下说道:“草民不敢,太孙一事事关国祚,草民不敢妄言。”
朱元璋见状,说道:“咱恕你无罪,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
刘日新听到朱元璋的话,抬起了头,缓缓站起身来,犹豫了片刻,斟酌着说道:“既然这样,那草民斗胆,太子薨后,草民夜观天象,发现有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于京师上空出现,陪伴于帝星之侧。这证明那个能够接班太子的人选已经出现。”
刘日新这些年虽然在外面游山玩水,但是不代表他不关注朝堂里的事情,现在朝中傻子都能看出来朱元璋有意把朱允炆定位太孙,因此刘日新肯定是要顺着朱元璋的话来说的。
坊间多传闻,太子薨时,是朱允炆一直陪伴在朱元璋的身边,所以刘日新说太子薨时,有帝星升起,意思就是朱允炆便是下一任皇帝的最佳人选。
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太子死去的那日晚上,朱元璋去找朱逸了。
“你的意思是那天晚上陪伴在咱身边的那个就是太孙?”朱元璋问道。
刘日新一脸确定地答道:“正是。”
朱元璋听到这个回答,点了点头。
他这人还是有些迷信的,对于刘日新的话,朱元璋虽然不会全信,但也不会不信,毕竟自己的登基就是被刘日新成功预测的。
如今听到刘日新说朱逸将是太孙的最佳人选,原本在朱逸和朱允炆之间还有些摇摆不定的朱元璋,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往朱逸那边偏了。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刘日新下去。
脑子里比较了一会儿朱逸和朱允炆,一名陪伴在身旁的老太监忽然上前说道:“陛下,天色晚了,陛下可要用膳。”
朱元璋自即位以来,批改奏折到深夜那都是常有的事情,因此现在外面天色虽然黑了,但常年服侍在朱元璋身旁的老太监知道,朱元璋肯定还会在这里批改会儿奏折,所以才有此一问。
朱元璋回过神来,点了点头道:“来碗面。”
老太监点了点头:“是,陛下。”
很快,一大碗宽面被老太监端了上来,放在朱元璋的御桌前。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拿过宽面,狠狠地唆了一口。
朱元璋出身贫寒,虽然他现在是大明帝国的皇帝,但他的口味其实还是一直没怎么变,还是喜欢吃面食。
可是朱元璋在吃了一口以后,感觉有些不对劲,挑了挑眉,今天的面食似乎格外好吃啊!
盐中的杂质似乎少了许多,口感更佳。
朱元璋看向一旁的老太监:“这面是怎么回事?”
老太监一惊,还以为今天的口味朱元璋不喜欢:“陛下,怎……怎么了?”
“这盐,吃起来感觉比以往口感更好啊,怎么回事?”朱元璋问道。
老太监这才明白,松了一口气,笑呵呵地说道:“回禀陛下,这盐是转运盐使司从一个商人手上买的,见都是些好盐,就进献到宫里来了。”
朱元璋闻言,眼前一亮:“快把转运盐使司的人给咱叫进来。”
“是。”老太监应道。
另一边,朱逸家中,朱逸再次花了三天时间又炼制出了一千斤的细盐,他准备把这一千斤细盐卖了以后,就去奴隶市场上买一些奴隶回来帮自己干活。
毕竟人多效率高,有了奴隶的帮忙,自己也能省点心,赚钱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还是像之前一样,朱逸把盐卖给了转运盐使司。
手里拿着四百二十两的银票,朱逸往槐花胡同里去。
槐花胡同里聚集了大量的流民,把这些流民买回去就可以了。
来到槐花胡同,四处都或坐或躺着大量的流民,他们衣衫破旧,骨瘦如柴,面前还放着一个碗,希望过往的路人能够施舍一下他们。
朱逸有些唏嘘,自己若是没有遇到养父和黄老爷子,只怕现在也是这般下场吧?就算他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又怎么样?
作为一个流民,什么也干不了,空有一肚子的知识施展不开也没用。
感叹了一番以后,朱逸开始在这群流民当中挑选起来。
朱逸现在有钱了,自然不会吝啬花银子,朱逸足足挑了一百个他感觉在这群流民里面还算看得过去的人,让他们跟自己走。
朱逸没有付他们一分钱,只说今后管他们吃饱,这群人就立马跟着朱逸走了,不止这一百个人,还有许多听到朱逸话的想追随于他,只可惜朱逸没要。
以朱逸现在的家底,就算再养一百个流民也完全养得起,毕竟只需要让他们吃饱确实不是什么难事,而这些流民居住的地方也可以安排在盐矿山附近,现在是五月,天气还很炎热,直接在矿山附近搭建帐篷就足够了,不用像冬天那样还要考虑保暖的问题。
但是朱逸不想要太多人,朱逸现在毕竟只有一个人,管理一百个人已经是他的极限了,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一百个人能够产生的收益也足够朱逸赚得盆满钵满了。
至于细盐炼制方法的保密问题,朱逸没有担心,这一百个人和自己签订了契约以后就是自己的人了,朱逸丝毫不担心他们会泄密,因为朱逸在契约里说了,一人泄密,全员受罚,谁敢泄密,不等朱逸动手,其他人恐怕就先对那个人不客气了。
朱逸这边刚带着一百个人浩浩荡荡地往盐矿山走去的时候,另外一边,转运盐使司中来了一个绯色官袍的官员,此人在之前那个绿袍官员耳边耳语了几句,绿袍官员大惊,随后看向之前接待过朱逸的小吏问道:“快,之前朱小郎君往哪个方向走了?”
小吏答道:“好像是槐花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