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從1978開始的完美人生》第10章 影院改革計劃
劇組休息時間。
趙振強對打下手的安輝耀說:“阿耀,以你的資質與條件,要不了多久就能成為大明星,你確定不考慮一下?”
趙振強這話並不是在開玩笑或者安慰安輝耀,而是他認為安輝耀不演戲真是太可惜了。
明明不過是十六歲大的少年,他演實際年齡比他大幾歲的宋青書絲毫沒有任何違和感。
甚至,因為自身條件過於優秀加上演技紮實,宋青書雖說是反派人設不討喜,但在他演繹下卻給人一種求而不得的同情。
趙振強相信,安輝耀演的宋青書一經播出,定會引來關注。
安輝耀搖頭說:“強哥,謝謝你的好意,我志不在此。”
趙振強轉頭問:“這些天我看你在劇組到處給人打下手,你是想做幕後?”
安輝耀咧嘴一笑,說:“接下來我的確有打算做幕後,但這也只是一時的。”
趙振強聽後挑了挑眉。
難道這就是天才的驕傲?
安輝耀是個天才,這一點不僅是趙振強是這樣認為的,凡是與他接觸久一點的劇組人員有著同樣的想法。
他不僅在演戲上有著難以想象的天賦,跟在他人身後學習幕後也常常出現舉一反三舉動。
如果不是安輝耀相貌與天賦太適合吃演員這碗飯,趙振強就推薦他做影視幕後了。
誰想,他學習幕後不過是一時興起罷了。
要是教過他的幕後工作人員得知他的想法,非用唾沫淹死他不可。
趙振強有些無奈的問:“那阿耀你究竟想做什麼?”
安輝耀想也沒想回答:“賺錢,賺大錢。”
趙振強:“……”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安輝耀繼續說:“強哥,我聽說像您這樣的監製兼大導演,有資格參加無線臺製作部門會議?”
無線臺製作部門是監製的天下,導演在劇組裡只有一定的話語權。
因此,無線臺一部劇的監製往往會兼導演一職。
趙振強頓時警醒,他問:“你問這個幹嘛?難不成你想當編劇??”
趙振強之所以沒問監製導演一職,是因為在他潛意識中,就算安輝耀有監製導演那個能力無線臺也不會要他。
無他,他太年輕了。
在排資論輩的無線臺,一位年輕得過分的監製(導演),這不僅會引來同事嫉妒,同時也會讓管理層感到棘手。
特別是這位年輕人天賦異稟的話,這直接會引來同事孤立。
趙振強認為,安輝耀還年輕,沒必要讓他這麼早就接觸到灰暗一面。
至於編劇嘛,那就沒什麼事了,追根到底,如今業內編劇沒多少話語權。
安輝耀回答:“不是,我想通過成為您的助手見一見邵爵士。”
趙振強一聽安輝耀打的是這個主意,頓時追問:“見邵爵士?你想幹嘛??”
這段時間相處中,安輝耀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就會去問趙振強。
趙振強呢,盡力回答安輝耀提出的問題。
久而久之,兩人雖沒有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
安輝耀也不藏著掖著,說:“近兩年邵氏影業不是營業不佳嘛,我就想著給邵爵士一份影院改革方案來換取邵爵士對我的電影支持。”
六十年代末以及七十年代初,香江電影是邵氏影業的天下。
可隨著邵爵士左膀右臂鄒大亨帶來一批核心技術人員出走建立嘉禾,邵氏影業就失去了對電影市場的統治力。
儘管邵氏影業家底豐厚,可隨著嘉禾的崛起,從六十末年代的獨霸影壇到前幾年與嘉禾影業平分天下,明眼人都知道邵氏電影在走下坡路。
早在鄒大亨建立嘉禾開始就有業內人預言,邵氏影業要是繼續用自產自銷那一套手段,一旦電影質量跟不上時代那就面臨關門倒閉風險。
這預言前幾年被當做笑話看待,如今隨著邵氏電影單部票房越來越低,這預言也漸漸有成真的跡象。
之所以如今的邵氏影業還是影壇霸主,靠的是它一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多在支撐。
就如預言所說那樣,如今的香江觀眾還能接受邵氏影業製作的粗糙電影,一旦接受不能那就是滾雪球式衰落。
趙振強雖沒做過電影導演,但他身為業內人也聽說過邵氏影業遭遇的困境。
聽安輝耀竟想要改變邵氏影院,他認為安輝耀想法有些天真的同時說:“阿耀,難道你不知道邵爵士決不允許外人控制邵氏電影?”
安輝耀聳聳肩,說:“我知道啊,所以我只是提供一份讓邵氏電影起死回生的策劃而已,又沒想過打邵氏電影主意。”
“我這樣做真正目的,是讓邵爵士支持我的電影籌碼而已。”
“再說了,不試一下又怎麼知道邵爵士答不答應。邵爵士真要是不答應,我還可以選擇去嘉禾試試,以鄒大亨肚量,他肯定會同意我的想法。”
“就算鄒大亨會趁機壓榨我的利益,我還可以選擇麗聲院線,麗聲院線新老闆雷老虎掌控欲強勢一點,但他想要盤活麗聲院線,接受我的院線改革方案機會比邵爵士、鄒大亨還要大。”
“……”
趙振強原以為安輝耀這樣說只是心血來潮,沒想到他竟想的如此之遠。
“好吧,製作部門有邵爵士出席會議那一天,我會帶你去。”
“不過,如何跟邵爵士說上話,你自己想辦法解決。”
趙振強答應幫安輝耀一把。
起初,聽到安輝耀想見邵爵士時,他有想過趁這個機會讓安輝耀拜他為師的,這樣他就有藉口向邵爵士介紹安輝耀。
可安輝耀那還未開始就已經考慮到退路計劃,讓趙振強明白,像安輝耀這樣的天才少年,在他沒遭遇重大打擊之前,他是不會低下頭顱拜人為師的。
而趙振強最後還是答應幫安輝耀,原因有二。
一是安輝耀要是成功了,那他在其中也有引薦之功且安輝耀因此也欠他一個人情。
一位前途無量的天才人情,這可不是用錢財就能衡量得清。
二是安輝耀失敗了,就算引來邵爵士不滿,那他也能趁機收安輝耀為徒,這筆買賣怎麼算都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