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回忆录》第4章 唐诗三百首
我父亲虽然是个封建迷信的人,但也是个实打实的文人,这是亲朋好友公认的。
众多亲戚里面,父亲是他那一辈里学历最高的,读过的书也是最多,通文识墨,文章总是能够信手拈来。
在我还没出生前,镇上不流行打电话,与远方亲人的交流,还停留在信纸上。
但镇上不少人家是不识字的,哪家哪户有信收到看不懂字,又或者有需要帮忙写信的,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我的父亲。
而哪家哪户要是生孩子了,孩子需要起名,也都喜欢找我的父亲帮忙。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写信的人少了,信纸逐渐被电话机所取代,识字的人也多了起来。找我父亲帮忙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这一段可是我父亲的光荣事啊,他时常在饭桌上说起,别提多神气了…………
父亲除了白话,古文看得也多,尤其是诗词和历史,颇为精通。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学开始,也接受到了这些训练。
从小学开始,我便接触到了古文。
在我七岁生日的那一天,父亲送我的礼物是一本厚重的书,上面写着五个大字,《唐诗三百首》,让我每天都得背,那是我与古诗词结缘的开始。
那本书现在还存放在老家,我的书柜上,我将之当作最珍贵的礼物。
这些年来,古诗词背了不少,书中的诗是有点模糊了,但仍记得上边第一页写的是张九龄的《感遇二首》
…………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这也是我正式接触的第一首唐诗,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最开始,我并不理解父亲,别的孩子都在玩,他却让我每天都要背诗。
试问如此我这样的小孩子,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并不能。我心里只想和伙伴们一块儿走街串巷,哪里能对那些冰冰冷冷的文字感兴趣。
不过没办法,出于对令我敬畏的父亲的期望,我不得不妥协了,只好每天乖乖的背诗。
起初他时不时考察我,检验我的背诗成果,而我的检验结果,在大多的时候,还是不尽人意的,对此他时常生气,我只能唯唯诺诺,满口答应下次一定认真。
到了后来,我逐渐开始发现了古诗的有趣,于是我就主动把古诗背了起来,他很开心,之后也就不再考我了。
起初我背诗,只是因为有趣,并不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觉得好玩,就摇头晃脑地背下来了。
那时候,我背得最多的诗,不是李白的,也不是杜甫的,而是李商隐的诗。不因为我能看明白,反而他的诗我最难懂,我喜欢背李商隐的诗,只是因为他的诗最押韵,最有趣。
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那时候,我会把几句李商隐的诗句,整天挂在口里。
比如说“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又比如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再比如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
我上学时,看到老师,会突兀地来一句“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老师就会惊奇的问:“你小小年纪的,懂得这句诗什么意思嘛?”我当然是不懂的,只是胡扯瞎掰,逗得老师惊讶,自己也觉得好笑,非常有趣。
在故事课上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听到嫦娥奔月,我脱口而出就是一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时候,讲故事的老师就会对我倍感夸奖,说我聪明,说我厉害。
听到夸奖,我自然就会无比自豪,回到家里,跟父母提起,他们也会觉得高兴。
当然,最有趣的,还属这一件事,时至今日,那件事在我脑海里,还无比清晰。
小学时代,是幼稚的年代,谁都不懂别离是什么。只知道那是一种情感,但不知道份量。
那年,一个带了我们两年的老师,马上就要转走了,他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了,而我们也是他,在这个学校带的最后一批学生。期末考试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节目,送别这位老师。
有唱歌的,有画画的……轮到我时,我准备对他朗诵一首,我新背的古诗。
而我也因此出了个大洋相,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相思,只知道老师走了,我们都会很想念他,就对他有模有样地朗诵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老师听到最后没忍住,笑了起来,说:“你小小年纪的,怎么会背这种诗,老师是转走了,又不是跟你分手了……”
分手这个词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意思,奇怪的看着我,我羞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现在想想也会忍俊不禁,那是多么纯真的年代啊,唉……
……
直到现在,过了多年,这些都成了童年趣事。有趣,而又令人唏嘘。
时常想起来还会打心底里忍不住发笑,对那个幼稚的自己感到害羞,但笑着笑着却又流下了些些不知道是高兴、感慨、悲伤又或者是孤独的眼泪。
如今我也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外出求学,身边没有了亲人的陪伴,没有父亲的督促,母亲的唠叨,只有没日没夜的对他们的想念。
夜里独自一人百感交集时,这才明白到什么是思念,才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所寄存的情感,那不是冰冰冷冷的文字,那是游子的眼泪。
这么多年过去了,诗词一直陪伴着我,我依然会背诗,从来没有落下,也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期待。
这本《唐诗三百首》一直存放在我的书柜中,而这本书中的内容,却随着父亲的影子,一直存放在我心里。
那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它拥有感情,拥有灵魂,是父亲教给我的,是我最珍贵的礼物,无比宝贵。
无论多远,我都会把它放在心里,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