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第三章 平淡的相守
中午的时候,爷爷放牛回来了,爸爸妈妈也从地里回来了,正在熟睡的小五听见爸妈说话的声音,小五一下子就醒了,看见妈妈情不自禁的笑了。
不一会儿,二哥和二姐也就放学了,二哥和二姐坐在南面的炕沿边一起玩翻绳。
二姐用一根围成圆圈的细绳套在手指上,经过几下的勾勾拽拽就变成“小船”,二哥用两只手把“小船”一勾一拉,到哥哥手里就变成“手帕”,二姐再把“手帕”变成其它图形……
小五不会翻绳就在旁边看着,此时的小五无忧无虑,看别人玩,自己也会觉得其乐无穷。
当阳光正暖的时候,时光也很温暖。他们正玩的起劲。
小五听见妈妈喊:“娃儿们,来吃饭了。”
妈妈在北面的炕上放上大饭桌,二哥和二姐放下手中的线绳迫不及待去吃饭,小五也紧跟其后,三个人爬上北炕,桌子上已经摆好盛满大碴饭的碗。
金黄色的大碴饭粒颗颗饱满圆润,还有两盘炒土豆片,还有一小碟萝卜咸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开始吃饭。
小五问妈妈:“大哥和大姐怎么没回来吃饭。
妈妈说:”你大哥和你大姐在镇上上中学,回家太远了,妈用铝饭盒给他们带饭了,中午学校能帮他们加热一下,饭就不会凉了。”
奶奶说:“到镇上有六里地呢,太远了,孩子们骑自行车上学也挺累的。”
“是啊……”
大人们慢慢的聊着。
小五学着二哥的样子,用勺一大口一大口的吃着饭。
爸爸夸小五:“小五长大了,能自己拿勺吃饭,真乖。”
小五吃得更起劲了。
没有什么比一家人一起吃饭更幸福了,简单的幸福是和家人一起共享快乐的时光,是三餐四季,是一家人一起平淡的相守,不慌不忙,温暖顺心,其乐融融。
吃完中午饭,爸妈又去地里干活了,哥哥姐姐也去上学。
傍晚的时候,奶奶常常纺麻线。就是把地里的麻割回来,用水泡几天,再晾干,然后将麻茎外面的皮剥下来,经过反复的揉搓变成细丝,再用这丝絮状的细丝纺成线,这种麻线用来的纳鞋底。
奶奶有一个牛骨做的纺线锤,牛骨中间有一个铁钩,奶奶用线勾住铁钩,转动牛骨,牛骨就在奶奶面前旋转,丝状的麻就被拧成了细绳。
小五坐在旁边,静静的看奶奶续麻,不停的转动纺线锤,一根匀称紧致的麻绳就越变越长,奶奶让小五帮着缠线。
奶奶递给小五一个小木板,这个小木板就是奶奶平时用来缠线的,已经被线磨得很光滑了,木板中间被勒得凹进去一块,这是岁月的磨痕,也是奶奶辛苦劳作的印记。
小五把线一圈一圈的缠绕在木板上。
奶奶纺线很慢,好一会儿才纺一段线,小五放下小木板,趴在窗台等妈妈回来。
天刚刚要变黑,还有一点落日的余晖。
蛐蛐“吱吱吱”的叫着,微风吹过大柳树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远处不知是谁家的大狗“汪汪汪”的叫着,还有老牛“哞哞哞”的叫声,组成了一首专属于傍晚的乐曲。
小五坐在炕上,用胳膊拄着木头窗台,用双手支撑着下巴,静静的发呆,隔着窗户望着广阔的夜空。
幽蓝的天空中,将圆未圆的月亮挂在夜空中,一片蓝黑的薄云淡淡的遮住月光,像给月亮蒙上一层纱,如梦如幻,过了一会儿,这片薄云飘走了,月亮又露了出来,暗淡的银光模糊了世界万物的棱角。
这种自然的美,是纯净的,是梦幻的,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