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孔子圣贤路》第5章 礼崩乐坏的鲁国
春秋前期,鲁国政局动荡,礼崩乐坏,内乱不止。所谓时势造英雄,生在乱世的孔子,磨练着意志性情,孕育自己的思想主张。
仅在春秋前期,鲁国就爆发了三次内乱,一次比一次惊心动魄。孔子思考时势国运,找寻改造制度,振兴鲁国的道路。
公元前817年,在位9年的鲁武公感到来日无多,该选接班人了,便带儿子姬括和姬戏去朝见周宣王。周宣王看上了老二姬戏,令鲁武公废嫡长子姬括而立姬戏。周朝大夫樊仲甫劝阻周宣王说:“废长子立少子,不合于礼,政治上没有权威,还会导致动乱!”周宣王不听,终究还是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两年后,鲁武公去世,公子姬戏即位,是为鲁懿公。鲁国百姓因此愤愤不平。
十年后,公元前807年,公子姬括之子伯御发动政变,很快就有许多人响应,杀掉鲁懿公,立伯御为君,是为鲁废公。
敢杀天子任命的国君,这还了得!周宣王便率军讨伐鲁国,杀了鲁废公伯御,立鲁武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称为鲁君,是为鲁孝公。这位鲁孝公姬称也是侥幸才活下来的!伯御发动政变时,在宫内搜寻公子称,准备将他杀掉。公子称的奶母大义舍亲,让自己的儿子穿上公子称的衣服躺在公子称睡觉的地方,结果被伯御杀死。
这次内乱是因为周宣王不让嫡长子姬括即位引起的,周天子带头破坏礼制在先,导致东周礼崩东坏,诸侯征伐四起。
鲁惠公在位46年,励精图治,国势大振,百姓悦服。但最大的丑事就是抢了儿子姬息的妻子宋仲子。本来,鲁惠公安排为庶长子公子息娶宋武公之女仲子,后人称宋仲子。仲子到了鲁国后,鲁惠公见仲子长得出奇漂亮,就自己娶了她,并立为夫人。宋仲子生了公子允,并被立为太子。惠公去世时,姬允只有8岁,根本无法掌控政局,由鲁惠公的长子息代为摄政,即鲁隐公。
鲁隐公是一位老实规矩人,先前被老爹抢了新娘,也没记恨在心,一心一意帮着弟弟治理国家。代政十一年后,到公元前712年,弟弟姬允已经十九岁了,鲁隐公打算归政于姬允。
当时鲁国的权臣羽父,掌握着鲁国的军权,数次代表鲁国出师。有一次竟然未经国君许可,便带兵参加宋、陈、蔡、卫等国诸侯会盟,并攻伐郑国。羽父为当上太宰,向鲁隐公献计说,愿意代为除掉姬允,这样您就可以放心地长期担任国君了。鲁隐公仁慈,正言道:“我可不愿干这样的事,我正准备遵从惠公遗愿,将国君之位还给弟弟,我还是到菟裘这个地方养老去吧!”
阴险的羽父范了嘀咕:“隐公不愿采纳我的计策动手杀弟,还要准备归政与弟,姬允马上就是国君了,我的计策哪天要是传到姬允耳里,自己可就没活路了。”想到这里,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你姬息不愿杀弟,我就动员姬允杀哥。
羽父找到一个机会,向姬允诬陷隐公不想归位于他,为了继续做国君,正在准备除掉姬允,请求为姬允去杀死隐公。姬允答应了。十一月,掌握军权的羽父借隐公祭神出行之机,派人杀死隐公,拥立姬允为鲁君,这就是鲁桓公。
鲁桓公杀哥归位,注定自己也没什么好结果。
公元前709年,鲁桓公迎娶齐国公主文姜为夫人,文姜三年后生下儿子“同”,立为太子。五年后,鲁桓公带着文姜夫人访问齐国,文姜竟与其亲哥哥齐襄公私通。桓公知道后怒责夫人,文姜很是害怕,把桓公责骂之事告诉了齐侯。
齐襄公可不是位省油的主,他既然敢与亲妹妹私通,那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齐襄公借宴请桓公之机,将桓公灌醉,命彭生杀桓公于车中!
国君被杀了!鲁国人全国沸腾,责问齐人,准备讨伐齐国,还联合友邦诸侯一起声讨齐国。齐人迫于舆论压力,只一个鲁国好对付,可诸侯联军来攻,齐国历史大劫难就来了。齐人于是杀死彭生向鲁国谢罪。桓公夫人文姜留在齐国,不敢归鲁。
这鲁惠公抢了儿子的媳妇,成为天下丑闻。不让长子姬息即位,又埋下隐患。鲁桓公杀兄归立,后来身死齐国。
鲁庄公有四个儿子,正妻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宠妾孟任生了公子般,妾成风生了公子申,另外还有公子遂。这四位妻妾中,鲁庄公最喜欢的是孟任。
话说鲁国有一贵族党氏,是周王后代,因受封于党地而成为党氏。党氏家大女儿名叫孟任,生得貌美如玉。鲁庄公年轻时,在一次出行中无意中遇到这位美女孟任,此时庄公正值及冠之龄,青春萌动,被眼前的美女深深吸引,便跟随孟任来到家中,要求娶她。
孟任父亲也是位鲁国大夫,搞明白事情原委后,郑重地跟女儿说:“党家与鲁君同为周王后代,按周礼不能婚配,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于是孟任拒绝求婚,闭门不出。
为了追求孟任,鲁庄公在党家附近修筑一处高台,早晚站在台上观看孟任。最后鲁庄公许诺立孟任为夫人,割破手臂歃血盟誓,孟任才同意嫁给庄公。
后来齐桓公称霸,鲁国成了小弟。鲁庄公之母本是齐国人,为进一步结好齐国,执意让庄公娶齐桓公的妹妹哀姜为正夫人,但当时哀姜还是个小孩。无奈鲁庄公只好听从母亲吩咐,一直等到哀姜长大。孟任终于没有被立为夫人,在哀姜到来后不久便郁郁而死。鲁庄公并不喜欢哀姜,后来哀姜与庄公的弟弟庆父私通。
鲁庄公本想立孟任所生的公子般为继承人,心想自己辜负了孟任,没有按照诺言立她为夫人,怎么也得让她的儿子当上国君。但公子般不是长子,其母孟任与鲁公同姓又属非法夫妻,公子般便难以继位。叔姜所生的公子启也不是嫡子。在这种情况下,鲁庄公的弟弟庆父打起了君位的主意。
庄公有三位弟弟:二弟姬庆父,鲁国三桓孟孙氏之祖;三弟姬叔牙,鲁国三桓叔孙氏之祖;四弟姬季友,鲁国三桓季孙氏之祖。孔子20岁开始就在季孙氏手下从政。
鲁庄公想着法儿让公子般继位,征求几位弟弟的意见,也想借机会做些工作。叔牙说:“庆父有才干,应该立为国君。”庄公的心立马凉了半截。其实叔牙早被庆父买通,不这样说才怪。季友支持公子般继位。两派之间势力不相上下,于是残酷的斗争开始了。
季友以庄公之命逼死叔牙,承诺只要他死,可以保存其后代的爵位,于是叔牙自杀。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去世,季友扶立公子般为国君,实现了庄公遗愿。但报复接着就来了。
庆父是位历史上的狂人,仗着父亲是鲁桓公,嗜权好色,胆大妄为。敢与国君的夫人通奸,绝不是轻易认输的角儿。他决定刺杀公子般。找谁去完成这一棘手任务呢?他想到了圉(音yǔ)人荦。
荦是府里一位养马的小官,壮硕如牛,能把车轮扔到房顶上去。一次,鲁国举行求雨仪式,荦调戏鲁庄公女儿,公子般大怒鞭打了荦,直打得体无完肤,荦怀恨在心,表面却一声不吭。
庆父授意圉人荦刺杀了子般,立叔姜的生子姬启为鲁闵公,自己摄政掌权。庆父掌权后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奸情公开化,并且野心越来越大。鲁闵公二年,庆父又指使人杀了闵公,欲自立为君。
季友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并得到齐国的支持,声讨庆父窃国通奸的罪行,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鲁国人民群起响应,庆父畏惧,在一片喊打声中仓皇逃亡到莒国,哀姜则逃到邾国。姬申即位为鲁僖公,季友买通莒国押回庆父,庆父自知回鲁国必没有好结果,于是自杀。
再看哀姜,死得更惨。因为哀姜是齐襄公之女,齐桓公之妹,齐桓公素来以恪守礼仪自居,认为哀姜与庆父通奸,令其大失脸面,盛怒之下,将哀姜召回并杀之。
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造成了鲁国的极大混乱,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成语长期流传。
鲁国的三次内乱,都是因君位继承不当,由此引发内乱,并屡屡发生丑闻:父抢子妻、兄妹通奸、叔嫂通奸,贵族上层生活作风混乱。
孔子比较鲁国的历史与与现实,真是一个“乱”字了得。面对鲁国混乱不堪的局面,他很是着急,主张统治阶级要“克己复礼”,恢复统治秩序,实现社会发展。
周礼是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是国人遵守的基本规则,而春秋时期各国都已经把周礼丢到一边,无视天子的作用,擅自决定诸侯国君更替,发动战争扩张势力,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孔子坚持恢复周礼,重新建立国家的秩序和规则。
针对统治者的“无道”和“失礼”,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德是提高人的道德自觉,齐之以礼是规范人的言行举止。
面对混乱不堪的春秋世道,孔子把周公看成是为政者的道德楷模,把他制定的周礼视为治国宝典。孔子对鲁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在鲁国恢复周礼,君臣有序,社会和谐,让百姓能够远离战争与社会动荡,实现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