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
精品美文小说推荐

孔丘小说(落魄孔子圣贤路全文免费阅读)

《落魄孔子圣贤路》第4章 成家立业

安葬了母亲一年后,孔丘守孝期满。一年来,孔丘一直在担心着一件事情,自己私自做主,将贱民身份的母亲与贵族父亲叔梁纥合葬,这是违反官府规定的。如果叔梁纥家人告到官府,孔丘是要吃官司的。

好在,孔家现时的主人孟皮装作不知道,没有告官。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官府也就没人追究这件事。不过,他还是要为此做一些事情的,毕竟后事难料。

孔丘带了一些礼物去答谢哥哥孟皮。这是孔丘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哥哥,心里很是没底。但毕竟是亲兄弟,长相神似,天生有些亲近感。哥哥很喜欢孔丘,兄弟俩聊的很开心。

“丘弟,这些年我一直想着你呢,你和颜婶过得不容易,我们没能帮上忙。现在老人们都走了,咱俩就是最亲的人了,你以后常来我这里,有啥事尽管说”。孔丘心里一股暖流涌上来,赶忙说道:“哥哥说的是,弟弟我年少不懂事,有做得不对的哥哥多担待。以后我该怎么做,请哥哥多指教”。孟皮责孔丘道:“咱一家人还客气啥?哥哥我能帮你定会尽力,我腿脚不灵便,也做不了大事,咱家以后还得靠着你呢”。孔子事业有成后,对孟皮的后代多有照顾,这是后话。

哥俩闲聊中,孟皮了解到孔丘还没有结婚,毫不犹豫地答应帮孔丘张罗婚事。孟皮说,咱们祖先来自宋国,按祖上的规矩要娶宋国人为妻,我先托人打听着,有合适的再做准备。

公元前533年,孔丘十九岁。这一年,楚平王为和睦诸侯,拥立陈惠公,帮助先前已经被楚国攻灭的陈国复国。楚平王接着召集几个大国到陈国聚会,商讨如何治理好陈国的事情。鲁国派去了仲孙大夫,宋国派去了如会大夫。

聚会期间,宋国如会大夫见到仲孙大夫,处交场合当然要说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如会大夫想起了宋国前大司马孔父嘉后裔流迁到鲁国的事。于是说:“宋鲁两国历来交好,我们孔父嘉大司马的后裔就迁居贵国,为贵国贡献很大啊,听说有一位叫叔梁纥的还做过大夫,他的后代现在如何啊?”

仲孙大夫认识叔梁纥的儿子孟皮,也听他介绍过孔丘,知道孔丘是一位追求上进的好青年,于是回答道:“您所言极是,孔父嘉后裔在鲁国生活得好,是鲁宋两国交好的佐证。叔梁纥大夫有两个儿子,一位叫孔孟皮,一位叫孔丘,孟皮有脚疾,不能为政,孔丘年方19,是一位学有所成的好后生。”

如会大夫听到这里,想到了进一步交好鲁国的机会,于是说:“鲁宋两国历有姻联,孔丘祖为宋人,应娶个宋女为妻。”仲孙大夫顺水推舟道:“喏,好主意,孔丘娶宋女正合吾意,不过容我归国后上禀国君,再行议后事”。

鲁昭公听了仲孙大夫的禀奏,为与宋国修好,十分支持这门亲事。于是如会大夫就从宋国挑选了一位姑娘嫁给孔丘。

国君过问、大夫出面,天赐姻缘,孔丘自然满心欢喜。孟皮听说两国大夫出面为孔丘议婚事,也很是高兴。他把自己所有资源都调动起来,忙不迭地帮弟弟操持婚礼。

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和请期之后,公元前533年,19岁的孔丘驾着孟皮为自己准备好的马车,到宋国迎亲,娶回了自己的新娘。新娘姓亓官氏。这丌官氏是前朝笄官的后裔,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属宋国士族,与孔家门当户对。

孔丘结婚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32年,20岁的孔丘喜得儿子。国君鲁昭公听说后,派人送去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深感荣幸,为了感激国君的隆恩,为儿子取名鲤,字伯鱼。

当时鲁国重视人才,也重视添丁增口,有影响的士族结婚生子时会以国君的名义送去贺礼。孔丘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有着更浓厚的感恩之心,甚至以自己儿子的取名表达对国君的感激,人们更加刮目相看这位前大英雄叔梁纥的儿子。

古人男子20岁行成人冠礼,孔丘20岁加冠,结婚生子,同时在学业上也小有所成。

大夫主婚、昭公赐鱼、孔鲤得名的事传开去,知道孔子的人越来越多。他已经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人们开始用“子”的尊称称呼他了。官方也注意到这位博学多才,又懂得感恩的好后生,这样的人才值得使用!

鲁国的政治大家族季孙氏,此时势力加速扩张,季氏的当家人季平子担任了鲁国的正卿,成为鲁国国君之下的第一政治人物。季氏此时正需要人才,找到孔子说:小伙子,到我这里来干吧!于是聘孔子担任了委吏。

委吏虽然是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但是权利和责任却是不小,越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管理物资的职位就越重要。孔子担任委吏,做得仓盈账清,出入库的东西毫发不差。

季氏主人季平子很赞赏孔子的才干,不久,又提升他做乘田,管理牛羊。春秋时期,一般人家吃不起牛羊肉,喂养牛羊首先是供应祭祀,祭祀后再分给卿大夫及贵族们享用。祭祀的牛羊越肥壮,说明诚意越深,上天和祖先赐福庇护越多。

孔子忠诚能干,又熟知祭祀之礼,做乘田再合适不过。经过孔子的努力,饲养场里牛羊成群,膘肥体壮。当年郊祭、禘祭和祭祀宗庙,都用上了上好的牲畜,而且数量又充足,祭祀后卿大夫们分得了比往年更多的牛羊肉。孔子的工作又获得好评。

在乘田任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干,孔子声誉更好了。季平子又擢升他任司职吏,司吏人口。春秋诸侯纷争,人口大量减少,尤其男丁更是短缺,人口多寡是衡量诸侯强弱的重要标志。孔子提出增加人口的建议:轻赋税、轻徭役、慎刑戮、倡节俭、定婚嫁。季氏部分采纳了孔子的策略,使得鲁地人口稳步增长。

孔子在任公职的同时,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他抱定经世济民的志向,岂是一个小小的司职吏能够满足。他在研究各地的风俗人情时,听说南面的郯国特别重鸟,以鸟为图腾,甚至以鸟为官职名,深思不得其解。

公元前525年,孔子二十七岁,这时候郯国的郯子到鲁国朝拜国君。孔子很想去向郯子请教,可他没有资格参与国家的外事活动。

求知的欲望使他坐立不安,如果放过这次机会,以后就没有机会去解开自己的困惑了!孔子决定去拜访这位贤人,于是赶到郯子下榻的馆舍向郯子请教。郯子侃侃而谈:“郯国人的祖先少昊挚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祝鸠氏掌管教育。但是从颛顼之后,官职以百姓的事情来命名,而不以龙、鸟命名了。”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于是拜郯子为师。

孔子初入仕途,有工作热情,有工作能力,更有政治理想,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他在季氏门下干的时间长了,与季氏的分歧日益显现。他发现季平子飞扬跋扈,无视礼法,例如他身为鲁国的正卿,祭祀时居然用“八佾之舞”。

按照当时的规定,“八佾之舞”是天子祭祀时才能用的,即一排8个人,共8排64人一起乐舞。诸侯祭祀使用“六佾”,正卿祭祀用“四佾”,大夫用“二佾”。季平子是正卿,却使用天子的礼乐,这属于严重的僭越。孔子愤怒地批评季平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意思是,季平子连天子的礼乐都敢用,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季平子对孔子的批评很是恼怒,也就不想再重用他。

后来,季平子驱逐了鲁国国君鲁昭公,自己独揽了鲁国大权,孔子的预言变成了事实。

孔子感到在季氏门下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于是心生离意。孔子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