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唐风免费阅读第五章 打铁的烧窑的
给了李富贵五贯钱的路费,把他送走之后,李鸿盛开始静想自己现在手上的钱够干什么。话说古代家族制度实在是有点不可理喻。家长在便不可分家,分家便是不孝,家族的生意赚来的钱便只能由家长支配,家里面的子女辈要干些什么便只能靠例钱过日子,例钱不够用怎么办?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从家族生意里面东挪西凑,还得瞒着家长。如此一来,还未成才,便先成贼了。也亏得李鸿盛不是纯粹的宋朝人,知道自己想办法开源,不然依照目前愁钱用的窘境他肯定也要加入“家贼”的行列了。
如今手上的钱不过一千来贯出头,虽说一个普通人家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挣到这么多钱,但是对于李鸿盛的计划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全指望李富贵能给自己带来好消息了。这一千来贯也就够最近一段时间使用,如果冰糖实在卖不出去,自己也只好向老爹妥协,贡献个配方希望能够获得点产业的支配权。不过这至少也要等上半个多月,苏州城杭州在后世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可是放在宋朝,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走一个来回的。
李鸿盛苦恼地抓了抓头发。看上去钱还不少,可是不够花啊。培养孤儿、招募人手、收购材料、开发新产品,那样不要钱?而且都不是小数。李鸿盛心里不是没有想法。有宋一朝,什么生意最赚钱?不是卖糖卖盐卖丝绸,而是做转口贸易。宋朝的丝绸瓷器卖到日本琉球等国,再将日本等地的生漆等特产运回大宋,转眼间便是十倍的利润,什么生意能有这个赚钱?更遑论将大宋物品卖到南洋、天竺、大食等地了,可以说若是一路顺畅,百倍利都不止。这也正是李鸿盛有点看不起李展慕的原因:明明手上很有钱,却偏偏不想着怎么拓宽财源,却把铜钱堆积在家中,存了几十个屋子。资本不会再投资,就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啊。李鸿盛如是感叹。
能意识到这一点,李鸿盛当然骄傲了一番,可问题是,要做海上生意,必须要有大船,还要有好的水手。但是要想买一条好的海船,没有个两千贯几乎是别想,若是再加上船上的吃穿用度和货物的价钱,怎么着一船出海都至少要有个六千贯才能起帆。钱啊,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陈管事,咱家的庄子里面有没有手艺人?”这乡间的庄子基本上都是自成体系,毕竟交通不比后世那般方便,一般的村子里面总有几个木匠瓦匠,只是铁匠就比较稀罕了,只有镇子上才有。
“大少爷想要找什么样的手艺人?”陈管事问。
“木匠瓦匠,能有烧窑的最好,打铁的能找到么?”
“大少爷,木匠瓦匠没问题,打铁的倒是有一个,庄子里面修农具的,不知道合不合大少爷的意。烧窑的,烧窑的……”陈管事想了想,犹犹豫豫地说,“北庄上的老黄头好象刚刚从官窑回来,不过年纪大了,怕是做不成事。”
“官窑的?好,就把他请过来。木匠瓦匠你挑最好的,铁匠如果手艺不行就算了,到时候再去苏州城找吧。”李鸿盛沉思了一会儿,“打谷场我先用着了,你要是有事就另外安排地方吧,嘱咐一下下面的,别往打谷场乱跑,若是不听劝的,直接赶出庄子去。”
陈管事惊讶地抬头看了看李鸿盛,愣了一下。李鸿盛皱了皱眉头:“嗯?怎么了?有问题?”
“大少爷,这赶出庄子……”陈管事赶紧低下了头,不过话却不是那么顺直。
“难不成我还没这个权力了?”李鸿盛声音提高了些,他着实有些恼火。原来还没注意到,现在想象,之前干的事情都没有避开这个陈管事,偏偏如今看来这个陈管事对老爹是极为忠心的,若是被他察觉了什么,告诉李展慕,自己估计会有些麻烦。
“大少爷,小的是问要不要跟夫人说一声。”陈管事也是个人精,看到李鸿盛的样子便知道坏事了,连忙解释。
“娘亲那边我会去说的。这事就这样吧。”李鸿盛皱着眉头站了起来。这事,看来还得去问问母亲王氏,这个陈管事到底能不能信任。
“小陈?他不是对你爹忠心,是对李家忠心。当年你爷爷救过他一命。而且当初他能来烟波庄当管事,当年是为娘出了力的。”王氏听了李鸿盛的问题,倒是没有犹豫,“还是信得过的,你不用担心他会把这里的事情告诉你爹。若不是信得过他,为娘也不会每年夏天都来这里避暑。你若有事直接找他便是,我会嘱咐他的。”
李鸿盛有点哑然。确实,这倒是他没有考虑到的,王氏也不是笨人,这些年来每年都来烟波庄,显然是很信任陈管事,既然陈管事没问题,拿自己也就不用多费心了。不过他对李家忠心,并不是说就会帮助自己隐瞒老头子,这事情还需要再细细观察,暂时自己的事务核心还是不要他来掺合的好。
有了王氏的吩咐,陈管事完全将李鸿盛当作了烟波庄当家的,所有的事情办得极快,不过半日,刚刚过午,便将几个匠人带到了李鸿盛的面前。
站在李鸿盛面前的几个人中,有一个人明显老态,虽说胡子不长,但早已花白,头发更是焦黄。据陈管事说,这位便是从官窑回来的老黄头。李鸿盛细细盘问了一番,这老黄头倒也着实是个人才。宋朝虽然后世总说官哥汝定均五大名窑,但这官窑是特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汴凉所造青瓷,其实大宋国内几乎遍地都有官窑,只不过出不了五大名窑那样的精品罢了。这宋朝工匠也不像后世明清那般是没有地位的奴户,有经验的老工匠几乎都是当成宝贝一样供起来的,这老黄头烧窑四十多年,若非前不久烧毁了两窑精品,却也不会被赶回家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