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文明免費閱讀章1009 一切為了探路開地圖
箭射長空,不知所蹤
——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
.
玩遊戲,學名言。
遊戲中當完成箭術科技的研究之時,便會跳出來這麼一句……名言?
由於先知自身英文水平的有限,再加上不知道原文的背景環境上下文……光看這麼一句,自然引來吐槽:我要這箭術,有何用?
也正因為有這句吐槽,才使得這句話被先知記了下來——雖然自己翻譯的,與原意天差地別也不是不可能。
說不定,原本該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那般的味道。誰知道呢。
.
箭術起源不可考。世界各地都有各自的發展,但大致可認為是出現在6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弓箭作為一種有效的遠程彈射器具,作為武器,其退出歷史舞臺卻只有區區百多年……至少在熱兵器成為主戰武器的時代,華夏大地還一度曾保持著“騎、射”二法,而對火器嗤之以鼻……直到被“撮爾小國”們摁在地上摩擦。
弓箭也就是到了現代才不行。漫漫歷史長河中,它一直在生產生活戰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它也在時間沖刷下不斷的進化。
早期的弓箭,與後期成熟的弓箭會是一回事嗎?又可能是一回事兒的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看過制弓節目的先知,也因此,才有了改進的自信。
.
箭桿欲改動之處,在於材料。
當前所用材料過於輕軟,雖不至於軟似柳條,但掰彎毫不費力。
如此軟的箭桿,無論是在激發、飛行,還是命中之時,性能都好不了——軟麵條兒,那來性能可言。
但之所以一直在使用這種廢物材料,不是因為沒人看到它存在的問題。實在是叫不得已而為之——這鍋,得由弓來背。
因為弓本身的性能問題,即便“張弓似滿月”,實際上卻並不能給予箭枝提供多大的初始動能。一旦箭枝重量偏大,初始速度立刻低下不堪,然後也就沒了射程與威力可言。
減少箭桿直徑,倒不失為降低重量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可這又不得不面對“箭細易折”的窘境。
重量與強韌,兩者的平衡並不是那麼好把握的。
歸根到底還是弓太差太軟的錯。
只要能讓弓“硬起來”,之後,箭枝也就能,也才能,“硬得起來”。
.
先知解析村裡製作的弓。
弓體長約80公分(掛弦彎曲後長度更短)。挑選長直且具備足夠韌性的枝條作為原料,兩頭刻槽,掰彎後上弦;然後……這就算是完工了。
總結歸納一下,這是一把單體短弓,弓弦是用乾草搓成,弓體除了那根圓柱形木頭,也別無他物……這製作工藝,忒次了。
核心問題:弓體太軟。
因為軟,所以彈力不足。為了射擊前能蓄到足夠的“能”,就不得不盡量開滿弓。
然後,自然就遭遇到了新問題:弓體太短。
因為短,弓張得越開,拉距越大,弓體彎曲度隨之也越大。曲度大且弓體不能折……於是在選材方面也就受到了限制。在找不到“材料彈性好且韌性高”的情況之下,結果就只好,也只能是,“軟”了。
對於這塊的問題,先知表示:若是能在一些關鍵部位用上牛角竹片之類的材料加以替代與補強,哪怕是用細麻繩、絲線,甚至藤蔓之類的加以纏繞——改單體為複合,當能起到大用……
可惜,光備料與原料加工,擱現在就不是什麼容易事兒,只能留待以後。
比較現實的解決方案之一,則是加長弓體,從而減少“滿開”時彎曲的程度,進而在選材上獲得限度放寬,使目光可以轉向那些更為“堅挺”的木料。
一般而言,材質越硬的韌性越差,弓體越長的槓桿作用也越強。一句話:搞得不好,照樣易折。
但是。
好好看看老祖宗傳下來的漢字“弓”吧。之所以是類似數字3,而不是字母C,本身就說明問題了:
區分中央的握把與兩邊的弓臂。合適的形狀,能獲得相當的力學性能優化。
弓臂的形狀、厚薄、漸薄變化……都會影響性能,不是隨便有個樣子就能有好效果的。性急吃不得熱豆腐的道理先知懂。既然不急於一時,那做出樣品,指明方向後,就讓“專業人士”來接手吧。
.
弓體要加長,弓弦也要跟進改動。
棉線麻線就可以,牛筋更是上好的材料。只是,村裡主流還是依靠某種樹皮——也就是先知之前以為的那個草繩。
這種樹皮在之前登山時還特意觀察並採集過。優點就在於其纖維長且質地堅韌,的確是一種不錯的素材。只是……哎,沒牛筋啥,先湊合著吧。
對了,好像有弓弦泡油一說……只是用什麼油,又泡到什麼程度,植物纖維和動物筋腱是否都合適浸泡……
同前,自有專業人士負責。
.
專心搞研發,時間總是過得飛快。
待得改良後的原型“硬”弓與“模塊化”木槍製作完成,時間未到斜陽西垂,卻也差不多了。
費時的原因,一個在於工具不行。
開個箭槽,有鋸子那可能也就幾秒鐘的事兒,如今卻只能一點一點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奈何暫時真叫沒法子。
再一個,終究是處於研究階段,而不是進行具有成熟工藝的大規模生產。先知能指明研究方向,甚至能輕易捅破那層“窗戶紙”。但對於現實,要實際研製樣品之時,絕大部分地方還依舊是邊做邊摸索,不斷修改反覆,甚至返工重來。
最後一個原因是,先知沒手藝,倆小弟好些也只能勉強說得上“能用”……效率,不存在的。好在一切還算順利。
樣品很粗糙,也不夠牢靠,但作為展示品好歹能湊合。這事兒真要成了,未來的正式產品,自有長老他們去操心。
.
時值族長帶領的狩獵兼探索隊返回,時機正好。於是先知聚集相關人等,召開了“第一次信息溝通與新裝備試用”的碰頭會。
會議上,先由族長展示當日收穫——新材料,是先知當前最關心的地方之一。
動物類的,一隻鹿型生物的蹄筋,與它分叉的角,被預定為弓弦和弓弰的測試用新材料,交由相關人員負責加工和保存。其它略過不提。
石材中,除去被指定從礦點帶回的石灰石樣品,其它都是些村裡平時不使用也不儲備的“廢石”。能否變廢為寶,先知將留待會後檢查。
至於重點提醒,沒抱多大希望,卻又非常希望能找到的石炭,也就是煤,不出意外地……沒有找到——帶回的黑石頭,一塊都不能燒。
礦產這玩意兒,“是否存在”那叫是天註定;而“能否發現”,則因為當前不具備探礦技術和相關知識,只能全憑運氣。所以期望值原本就不高,對先知而言自然也就談不上失望。這等事兒,想急也急不來。
植物類,因為平時用得多,族民也熟悉。這次,除了帶回一批“廢材”之外,探索隊主要對樹脂樹汁之類的做了調查和採樣。
這是為了尋找更好的黏著劑材料之外,還懷著尋找橡膠、桐油、漆的念頭,哪怕它們暫時用不上。結果……自然也是和礦石類的一樣:指定的沒有,其它的待檢。
.
會議第二部分,重頭戲,新裝測試。
當族長抬手“嗖嗖嗖”將三支“前端烤火碳化並磨尖”的硬木箭,“篤篤篤”釘入枯木——不止入木三分——之後,那看起來做工粗糙,式樣古怪的新式硬弓,便立刻獲得了所有與會者的重視。
在瞭解到這些改動什麼用,以及後續還能做哪些改動後,長老興奮地一拍大腿,幾乎是吼著表示:一定儘快組織“老手”,進行生產和再改進。
不管怎麼說,遠程打擊能力的提升,在當前是非常重要的。
它讓己方打擊之手能伸得更遠,能夠到以前無法觸碰的距離。
威力增強,也使得中體型甚至以上的目標,也被納入弓箭的狩獵範圍。
拋開這兩點,距離還能帶來額外的收益,無論是多射一箭還是轉身脫離……距離就是應變與準備的,時間和機會。
.
模塊化木槍的殺傷效果差強人意,“成本控制”則讓眾人眼前一亮,大感興趣。
不是無視了模塊化後的殺傷效果,雖然那個的確需要大改。但成本降低帶來的震動,實在可以算是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長老們激動到手抖,紛紛表示:新式弓箭的遠程打擊,搭配上作為中距離、大威力、消耗型武器的“廉價”投槍,定當使我方實力大增、打獵必手到擒來……如是云云。
因為說到了投擲,先知順勢提了一下“投矛器”的概念和原理,也再次引來一片好奇與感嘆。這讓先知好好體會了一把“在知識層面進行全面壓制”的優越感和舒爽。
.
兩件勉強能見人的武器展示完畢,先知再次拿出了新型鑽火器的未完成版。
核心部件,飛輪,沒完成。但這並不影響展示和說明。先知臨時拼接捆綁幾塊木頭石頭做了個擺錘,一樣起作用。
壓板也不是必要部件,沒有就沒有了。將原本該繫於壓板兩端的繩索纏緊後分持兩手,然後往兩邊側下拉動……效果也是一樣的。
只是期間出了故障,擺錘散了兩次,直等老師傅出手,才順利生起火來。
.
展示和嘗試借結束,眾人紛紛表示:
測試品的性能,比之自己的(弓鑽法)要好——確實省力。若是換用飛輪能帶來更好的效果,那麼,十次呼吸完成生火,將成為可能。
這點兒提升,擱村裡意義不大;但放野外環境,那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就會顯得珍稀寶貴。
結論:總體來說,是個不錯的小工具,值得進一步嘗試。
.
再之後,是關於防具的時間。
這就沒有現成樣品了。全程主要純靠嘴說手比劃,最多是在地上畫個示意圖。
眾人對防禦力的興趣,明顯不如之前的那些。
就目前而言,族人們所面對的主要威脅,是狩獵時遭遇的野獸。
但是,因為狩獵多處於自家熟悉或相對熟悉的環境之中,陌生或有危險生物出沒的地方通常不會有人輕易涉足。
畢竟在沒有做好萬全準備,沒有獲得足夠實力支撐之前,不會輕易涉險——這是狩獵的一條基準線。“輕率”的笨蛋,早已被生存所淘汰,死絕了。
至於意外遭遇和襲擊……意外客觀存在,但幾率不大。獵人們又足夠小心謹慎,還本著安全第一大多能避則避了。
必須面對獵物之時,也主要依靠:保持安全距離攻擊,以及追殺。
因此,對防禦力的需求,遠遠不及對於機動性的重視。說“無視”也並不為過。
.
對此,先知表示,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些不一樣了。狩獵隊要抽調好手,組建探索隊,並向四周發起主動探索。
是的,就像《文明》開局就要想方設法“探地圖”一樣,先知也是這般的打算。
探險隊遭遇危險後的第一選擇是迴避,這個方針不會變。但隨著活動範圍改變為陌生區域,意外事件必將增多。何況,危險不光只來源於動物,草木山石都可能帶來意外。所以,先知明確指示:
增強自身防禦,是必須得到充分重視滴。
.
當前的防具性能太差。那種把獸皮往身上一裹,最多稍加縫製的樣式,即不能提供多少防禦性能,連覆蓋面積也偏少。
行遠路,特別是在窮山惡水間的行進,除了考慮防禦性能,避免手腳頭臉被山石樹木劃傷鉤破,也是必須重視的。
哪怕是族長那件“使用了兩張完整大黑狼皮製成的:狼頭一左一右籠在肩頭,狼嘴束於胸口,狼身相交護住腰背,再包裹腹部,然後以狼尾環腰”的,全村最精良,且充滿原始野性美的“高級皮裝”,也到了該強化升級的時刻。
.
除了這一些,翻山越嶺行遠路時,對腿腳的保護必須予以“十分”的重視。
現有腳部裝備簡陋到不忍直視。
.
雜七雜八的節目看得多,是很有好處的。
說不得,該客串一回
劉皇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