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眼镜店免费阅读第六节 初到京城
萧老英雄对京师还算熟悉,两个孙子不曾去过京师,考虑到李明更不熟悉,老人家还是决定让两个孙子陪着李明一起到京师去走一趟,毕竟这两人对这镇江府治下的地境还是很熟的。李明一人能从南洋只身一人来到大明朝,这会还有两人相伴,去京师走一遭应该没问题,再说了,这一趟主要是去试着推销老花镜。
李明那车其实还是可以开的,离了眼镜城的时候,他刚加的油,但他可不敢开,车子已经被藏好了,里面能弄下的可利用的东西,也被他打包收好了,那里面有些东西放在大明朝绝对是很弓虽,比如,手表,打火机,香烟,圆珠笔,衣服,皮鞋等。
穷家富路,其实出门时老英雄往孙子手上塞了一角碎银,至于这碎银子有多大,李明没概念,看那兄弟两推来推去的样子,应该算是大钱。
从镇江开车的话只要半个小时就到南京了,但这会是古代,交通主要是靠两条腿走,萧家还没有富裕到有钱买马,所以他们天没亮就出发了,走到快中午了才到南京城。这过程中息了五次,李明这叫一个感叹,萧氏兄弟健跑如飞,脸不红气不喘,他可就不行了,腿脚发软。自己也是有踢踢足球的,一向感觉身体素质不错呀,还是比不过古人呀,进了城第一件是就是要找个茶馆再好好休息一下。
其实从镇江府往京师去还是有车有船的,二萧在林子里都是行走如飞的,根本就没想到要做车做船,想着要省些车资船费,所以只有人吃些辛苦。
大清早出门,一直走到了太阳当头了,才算是看到了南京郊区了。
过聚宝山远远的已经能看到京城的城墙,萧强又活跃了,“沈家的聚宝盆可是埋在这城门下呢。”
“你还相信真的有聚宝盆吗?”李明问帮主。
“不信。”萧峰回。
“你们怎的就不信呢,初时筑墙,还有一位老者名叫田德满给投到池子里呢,这才把东边那段城墙修起来。”小强嗓门大了。
“哈,那就真的填的满了。”
“看你说的没眼色,这城墙不是修起来了,高高的竖着,这还不是填满了吗!哈哈。”小强指着那城门得意说。
聚宝门有个故事,那段城墙白天建好晚上就垮,传说朱元璋跟苏州富商沈万三借聚宝盆填在城墙底下之后,城修的特别的好再也没出个纰漏,聚宝门也就是中华门。
现在的皇城所在地,当初是燕雀湖,当初老朱是听刘伯温说,此湖是龙首,风水最佳,于是便填湖筑皇城,湖总是填不满,后访到一个叫田德满的老人扔进去祭湖才搞定。只因为名字的原因,这田老头就扔湖里去了,不过老朱也没亏待他,把他封成神,弄了个牌位,让人供了起来,每日烟熏火燎,由此可见,神仙没有那么好当的。这话又说回来,老朱家还就是喜欢封神,到他子孙的时候,把这个将军那个大臣封做土地城隍的不少。
聚宝门即是中华门,这个门李明还是知道的,后世保存的还算不错,这会看到的就是高大的城墙。城墙高度没变,只是李明那个时代城里高大的建筑多了,中华门算是隐在高楼底下,这城墙门楼反失了那气度。这会就不一样了,远远看到那城墙和城门洞的时候,李明的感觉象看到了一个大银行的营业部。
这门楼怕有十米高,而那门洞也不矮,整个感觉有点象当辅的柜台,你垫个脚才能把手上的东西伸到那铁栅栏之后。古代没什么建筑心里学之类的研究,不过那些工匠们还真的知道建筑规模气势,这种高度比例能让你感觉到的就是渺小,让你不敢仰视。
后世也到过这里呀,感觉没这么高呀!这会的城墙上还没有长那么多藤藤草草,墙上更多的是些灯和旗,若不是经历了风吹雨打,还真让李明觉得,这若不是在影视城里,那便是快过节了吧。
明代的南京城,钟山在东,石头城在西,南边是玉带般的秦淮,北头是玄武湖,规模盛大,气势磅礴,与后世的南京市区几乎一样的大。后世李明能看到的南京城已经完全没有了明代都城恢宏的气魄,参照不同,高资小镇和丹徒县城没的比。当李明这次真切的来到大明朝京师时,还是被南京城的气势给雷倒了。这些天在乡村看到的都是泥瓦房,最多也就是个小二层,多个阁楼。这会一看到南京高大的城墙,心下感叹,这才叫城!
当年朱元璋攻下集庆(南京元时称集庆),把这个城市改名为应天府,他的意思是顺应天命,以此看,他称帝之心早以有之。接下来,他手下一个叫朱升的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这个建议被载入了史册,老朱也是靠这个建议在元朝末年各种势力的夹缝中求得了发展。不过最让大家吃惊的是,朱元璋建南京城用了整整21年的时间。
入城的时候,门口的军士把李明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弄的李明有点奇怪,萧强和萧峰不用查看,整个就是明朝猎户的典型打扮。
钢叉是没带,但腰上围的是兽皮,脚上穿的也是皮扎翁,大明朝皮靴不是什么人都能穿的,这皮扎翁就不同了,看上去看是皮靴,多了些绳绑,象似红军打的绑腿一般。今日他们的皮扎翁用的是上好鹿皮所制,平时他们可不轻易穿,式样与富贵人家的比很土很土,但却是猎户专用,草地沙石都可跑跳如飞,更重要的是两人都还挑个篓子,里面全是风干的野鸡野兔。
军士把那路引看了两遍,一问才知这三个还是兄弟,原来李明头发短,军士以为是和尚,这段时间,京城里的野和尚太多了。结果有个小旗(下层军官)过来,便宜买了两只野兔就放他们进去了。李明又感叹,这城门官太好打发了,拿了老百姓的东西还真付钱。
小旗还指点他们,要卖野味可去钞库街、大石壩街,入城直走看到河沿河往东走就能到。要卖石头玉器去珠宝廊,入城直走,看到过了第二条河转左便是。
三人听了个大概,萧家兄弟人朴实,在小县城还能应付,到了京师之后,居然有点吃生。李明到底还是做生意的,人活络些,路在嘴里,找不到问就行了。想了想,还是先去卖老花镜吧!这才是正事。
要是放在以前,李明对南京城那可是太熟悉了,但这会他就码不准了,不过大致的方向还在,问题不大。街比以前窄了,条石辅的,街边的商辅多为木楼两层为主,也有三层的。门口或匾或旗或幡,林林种种,各种商家都有。相对面言,此时的店面人家不象后世那么火柴盒般的堆挤在一起,疏密有致。只因清明才过,这些个店家门上还都插着蒿草柳条,这下青红黄绿,颜色分明。
南京城里树还是多,不过与后世不同的是,这会多的不是法国梧桐,杨树柳树刺槐居多。开春绿柳逼眼,柳蕠飞舞。
李明就喜欢南京的春天,后世南京没有春天,只有秋天,南京的春天太短了,转眼即过。
入了城,这街上给人印象最深的还不是鳞次而来的商家。初时入眼的倒不是那些建筑,引人注目的是那引起幡旗。这幡旗也就是众店家的招牌,广告。后世的李明见过商店打广告,从五六层楼上拉个条幅到地上,这会穿越了才发现,原来是跟古人学的。
布帘长的有十几米挂在旗杆上飞,小的也有个两三米,有的更是做的象个大旗一般,这些随风飞舞的广告,不只是吸引人的目光,风中猎猎作响,你不注意它们还不行。
这南京城街边的商家,也是有意思的很,一片全是卖糖的,因为店面挂出的都“糖”字旗。再走一段,全是辔鞍等马上用品,“塞北骑具”“辔鞍”布帘迎风,这一片店家让萧氏兄弟眼睛放光。过一段是卖酒,其实还没有到这个区域就闻到了空气中的酸味,还以为到了醋厂了,原来是酒场。李明以前到镇江去玩,经过有名的镇江香醋厂时,便闻到过这种气味。结果走多几步高低的不等,看到了迎风飘拂的各色酒旗酒帘,或飘在屋前,或飞在树后,或隐于屋檐。李明看到最大的酒旗是在十几米高一人合抱的旗杆上,宽一米左右的布幅,自上垂下,上书金色大字“醉里乾坤壶中日月”,也有的店家一排的三角销金旗,个个旗上都写着个“酒”字。
铁匠辅前也是有旗,“河西制铁”“凤阳铁器老号”“李铁”“本店不打一切屠宰刀具”,这个,这个什么意思,刀具不用来屠宰?指甲刀?再过一片都是黄灿灿的铜作“铜壶”“铜”字旗在飞,另有两字的“生丝”,不知是什么,原来这区是丝绸区。远看有“氈”字旗更不懂是干什么的?(毡,织地毯之类)
自中华门入,这条大路笔直往北,那就应该是后世的中华路。过的第一条河是秦淮河,第二条是什么河,他就不知道了,李明的时代城里的内河都埋在路面下成了暗河,这也正是南京城暴雨淹城的重要原因之一,排水不畅。
一路走来小强不作声了,睁大个眼看新鲜,他要找“漆”作,爷爷有交待,要买点清漆回去。帮主虽然目不斜视,可也在四处打量。李明就更不用说了,看什么都新鲜。
进了城,脚步轻了很多,走的人也不觉得累,刚才有点饿有点渴,这会全没了感觉,睁大个眼睛看东看西。
大明朝的京城,南京城噢。街上行人不少,看着热闹的很。人在路边走,马、牛车在街心跑,尽管如此,也没觉得有多少纷乱。人多牲口多是小事,关键闹忙呀。
这边传来人声“赛狸猫,老鼠药。大的吃了跳三跳,小的闻闻儿就跌倒”卖老鼠药的,那边听到“得得”训马,紧接着“啪”的鞭响,“得嗒嗒”的马蹄声。巷子口狗“呜噢”的叫,扭头一看,有人扔了块骨头,两狗在抢。斜地里跑出一鸡“谷嗒”“谷嗒”的叫唤扑愣着翅膀,马上又一人窜出来追那鸡,引来路人闪躲发笑。赶集挤人逛农贸市场也没这般热闹。热闹是有,但不杂乱,俨然有序一般。NND,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社会,古代城市的画卷。
李明盯着前面的牛车,这牛上了街,当街拉一泡屎那可怎么办,牛拉的那个可是一大坨。看着看着,有人打马走过,马要拉了呢,一拉一长串,不好弄呀。想到这里,更是往街边多移了几步。
过了织锦区之后,李明看到了一个让他敬畏的衙门,应天府,南京市市政府。石狮子,大钉的门,门口那持枪佩刀的衙投可比金班头看上去牛B多了。李明多看了两眼,马上就感觉到了门口衙役的目光扫了过来,赶快走人。
应天府衙门一过,没多会就又遇到了条河,过了桥一问人,这算是到了珠宝廊了,李明一算,这应该是后世的白下路一带。
京城珠宝廊不长,不到百米的样子,百米的珠宝廊珠宝店大大小小十多间,有几间明显太过富丽堂皇了,弄的李明都不大好意思进了。
“点兵点将…”李明心里暗数,就是他了,“宋兴记”,就这间了,这一间看似中等并不起眼。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幅长卷,那画的就是明朝时的南京,那长卷里有个戴眼镜的人,那是世界上被记录下来的第一个戴眼镜的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那图里的南京可与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相比,另有明时南京城的地图,也可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