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东晋末年免费阅读第十九章 公之才远高于在下也!
万仞军首战告捷,攻下了建安城,若不是因为怕引起恒玄的注意,永嘉军完全可以派兵占领建安。卢循暂时还不会如此做,因为时机还没有成熟,在这一阶段他还只能带着万仞军在山中打游击。
卢循以武夷山深处一处隐蔽的地方为基地,装作山贼不断向建安,豫章,庐陵等郡发起小规模的袭击,打了就跑,城中守军屡次想追击,反而经常中了万仞军的埋伏,到以后干脆龟缩在城中,加强防备不再出来。
而卢循的原则也是只抢士族不抢普通的老百姓,因为各处城池防备森严,士族们也纷纷搬到了郡府之中,卢循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就这么干耗下去。
而在此时,数百里之外的永嘉郡府所在地永宁城内,郭澄之已经被永嘉郡内的大小事务忙的焦头烂额。做这事要天分,郭澄之是出谋划策的人,但绝对不是处理这些行政琐细大小事务的人。
“我实在受不了了。”郭澄之把手上的案卷仍在桌子上面,大吼道。要知道卢循任命他为永嘉郡丞后,他就没有吃过一顿好饭,睡过一天好觉,当然这一点跟现在呆在武夷山中采野果的卢循很相似。
“大人。”与郭澄之一起办公的一个小吏轻声道:“大人可是烦恼于这些事物?”
“又怎么不是?”郭澄之恼火道,“东家丢了一只鸡,西家死了一头牛,这些都要我管,我又不是诸葛孔明,我怎么管得过来?”郭澄之正是年轻人,怎么受得了这天天看着案卷的工作呢?
“我倒是可以给大人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小吏向郭澄之道。
“说,你赶紧说,只要你的这个办法管用,等将军回来我一定向他大力推荐你。”一听有解决的办法,郭澄之大喜,立马道。
“也不是一个什么方法,而是我想向大人推荐我的一个朋友,我这个朋友曾任琅邪府主簿,时孙恩叛乱”小吏小心的看了郭澄之一眼,毕竟卢循可是孙恩的接班人,看见郭澄之没有任何表示之后,安下心来,继续道:
“府内官员纷纷逃走,整个琅琊郡乱作一堪,但是等我这个朋友到任后,迅速处理好了府内大小事务,把积压在府内数年的公文都给分门别类的处理完毕了,为此他还深受当时的琅琊郡丞的赏识呢。”
“哦?永嘉郡内竟然有如此人才?”郭澄之顿时来了兴趣,要知道卢循现在手上最缺的莫过于人才,这也严重制约了卢循军的发展,自己身为永嘉郡丞,自然有替主公寻找人才的职责。
“你这个朋友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现在在哪里?”
“我这个朋友叫刘穆之字道和东莞莒人,世居京口。他现在正寄住在我家中。”小吏一五一十地回答道。
“既然他如此有才能,况且还是琅琊府主簿,不好好呆在自己的任上,怎么又会出现在这永宁城中呢?”郭澄之奇道。
“唉!这是说来话长了。”小吏叹了口气道:“道和是寒门出身,早年家贫的时候只能窘迫到只能在岳父家中混饭吃,被当时的人看不起。后来终于有个机会在琅琊府中找了一个小吏的职务,并且凭借自己出色的政务才能,升到了主簿位置,本来是前途无量的,但奈何因为一件事情与当时的琅琊郡太守高雅之发生了冲突被赶了回来。又因为生计的问题想到永嘉来投靠我,所以现在一直呆在我家中。”
“那他是因为什么事情得罪了高雅之呢?”郭澄之也是寒门子弟,自然深知作为一个寒门子弟要在政治上出人头地是多么地困难,他若不是卢循的赏识,估计现在也在四处混饭吃了。
“是关于开私塾允许寒门子弟上学的事情,高雅之是士族大家出身,自然不允许寒门子弟有机会去私塾了,但是道和却在这件事一再坚持,他认为这个教育是关乎整个民族发展的大事,不能仅仅只是允许一部分人读书而大部分却不能读书,若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都能读书,那么北伐收复故土的事情是指日可待了。”小吏道。
“竟然有如此见识?”郭澄之已经等不及想见见这个奇人了,“你快回去请刘先生过来,我要当面和他聊聊。”
“是,我这就动身回家。”小吏把手中的事情放下,从蒲团上站起来向郭澄之告辞后向着自己家而去。
永宁城西一座非常普通的房子里,一个中年文士正在收拾着自己的东西,他见一切都已经收拾好了之后,走到桌边,从自己的衣袖中抽出一封信放在了桌子上,大开门正想朝外面走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急匆匆的身影从外面闯了进来和一只脚已经跨出了门外的刘穆之撞了个满怀。
来人看清出门之人是谁后,一把抓过刘穆之背后的包袱一边向着房内走去一边说到:“道和,你这是要上哪去?”
刘穆之显然没有来人的力气大,只能被他拖着拉回了房内。等来人松下手后,刘穆之终于有时间说话了。
“文宣,”刘穆之重新抓起自己的包袱,对来人叹道:“我刘穆之不是一个不明白事理的人。自今年正月从京口到你这后,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谋职之处,这半年来吃你的喝你的,你生活本来就不宽裕,还要养活嫂夫人和两个侄子,我又怎么还能呆在这里给你添加负担呢?”
张天明依旧紧紧抓着刘穆之的包袱不让他走,说道:“道和,你我同窗一场,交情自是不便多说,如今你生活困难,到这里来投奔我,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张天明顿了顿又说道:“况且我刚才向郡丞郭大人推荐了你,他此刻遣我回来就是为了带你去见他呢!”
“是郭澄之郭大人吗?”刘穆之一听,连包袱都懒得管了,激动地向张天明道。
“正是郭大人,想郭大人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就担任永嘉郡丞,而且与你我一样又是寒族出身,可以想象郭大人的才识有多么地深了。”
“嗯,我也正是如此想的,能够想出保甲制度这一点的人都是非常不简单的人。我也早就想会会这个郭大人了,现在他在哪里,你立即带我去。”在永宁呆了半年多,正是卢循在永嘉实行“土地改革”的半年中,刘穆之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在他看来这可是给他们寒族以翻身的机会啊!
“道和,你别那么急吗!郭大人现在就在太守府中处理公务,我现在就可以带你去!唉唉唉,你别拉我啊!”就这样张天明把刘穆之带到了郭澄之的面前。
“你就是刘穆之?”郭澄之打量着眼前的中年文士,他一身的衣服虽然比较寒酸,但是穿在他身上却显得非常得体给人一种儒雅的姿态。
“在下正是刘穆之。”刘穆之不卑不吭地回答道。郭澄之在大量他,他又何尝不再大量郭澄之。在他看来郭澄之不过就是一个小娃娃,却能够坐在永嘉郡丞的位子上面,如果不是他因为属于士家大族就是他真的非常有能力,这也要永嘉郡太守的赏识才行,刘穆之此时对卢循产生了非常大的好奇。只是他不知道,此时的永嘉郡太守卢循正躲在山中嚼着树根呢。
刘穆之并不是恃才傲物,只是他有着文人特有的那股儒酸劲。郭澄之也是个读书人,不过多年的平困潦倒的生活让他性格变化了很多,刘穆之的日子也不见得好,只是却比郭澄之多了几分执着,少了几分变通。
“听文宣说你曾在琅琊府任主簿的时候与高雅之就开设私塾的事情发生过几次争论,以至于你辞职回到家中了,你可以跟我详细讲一下这件事情吗?”等刘穆之二人坐定后,郭澄之问道。
“既然是大人的要求,我当原原本本的把事情跟您说清楚。”刘穆之拱手回应道。
刘穆之一番话之后,郭澄之已经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只是心中还有许多疑问当即向刘穆之请教道:“先生刚才说只有让我华夏民族都能够读书,我们就能强大起来,这点确实如此,只是先生认为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最基础的当然是允许寒族子弟也能够读书,只有把私塾开在寒族子弟聚集的地方才行。相关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制度,只有这些制度实行了才能真正实现让天下每个人都能读上书。”刘穆之停顿了一下,当他看见郭澄之正在认真听着他说话的时候,当即满意地接着说道:
“有两条制度必须实行,一是要让寒族子弟有能够读书的基础,这就要求这些寒族子弟家里都有自己的土地,能够养活自己并支持家中的人读书;而是要让这些读书的寒族子弟能够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必须打破现在上品无寒族的现状,让这些读书人能够以某种途径参与到政权中来。”
听刘穆之说完,郭澄之终于知道这个家伙为什么会被赶回来了,如果这三点让刘穆之实行了下去,那还有士族立足的地方?高雅之没有杀了他就是好的了。
对于这些,郭澄之也曾经想过,但是没有想得像刘穆之如此深刻,听了刘穆之这一番话有恍然大悟之感。
“谢谢先生指教,听先生这一番话,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先生之才远高于在下也!等太守大人回来,我一定向他大力推荐先生,某感保证,先生的才华一定会在太守大人手下得到发挥的。”郭澄之知道这个刘穆之在处理政事上的能力远高于自己,当即就有把永嘉郡丞的位置让给他的冲动,只是因为卢循还没有回来无法做到罢了,但是让他做自己的副手,让自己终于能够从这些政务中脱离出来却还是可以的。